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玉伟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今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变化尤其剧烈。养海鲜、种水稻、产珍珠……各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接连出现,每一件,都是令人瞩目的新闻大事件。这些完美契合新闻定义的事件,不得不让人们重塑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认识。
央视网消息:新疆阿拉尔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土地盐碱化严重。为了保持土壤酸碱平衡,当地每年需用大量塔里木河水对土地进行压碱作业,碱水汇聚产生了4300余亩的盐碱水域。今年5月份,当地在援疆帮助下和宁波大学取得联系,引进东海之滨浙江台州三门县的优质海蟹放入盐碱水进行养殖实验。
随着鱼苗渐渐长大,10万尾“海洋居民”成功“定居”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漫漫沙海中,珍珠蚌、乌头鱼、石斑鱼和多鳞鱚等10万尾优质海鲜鱼经过两个多月的成长,成活率高达99%以上。且末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三面被沙漠包围。
你敢相信吗,继大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之后,新疆又现新奇观,沙漠养鱼、产珍珠?众所周知,珍珠的来源是珍珠贝,而我国盛产珍珠贝的地域一般都在广西、江浙、闽南等沿海一带,素有“珠城”之称的广西北海就位于这个范围中。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疆巴州且末县,珍珠蚌、乌头鱼、石斑鱼等多种海鲜在沙漠鱼塘饲养成功。在新疆巴州且末县塔提让镇沙漠深处的水产海鲜养殖基地,鱼塘里的增氧机和全自动投料机启动后,各类海洋鱼欢蹦乱跳。该基地经过3个月的建设,于6月正式投苗海洋鱼。
在大漠边缘,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其中荒漠化土地106.8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面积的约64%、占全国荒漠化土地的约41%,防沙治沙任重道远。
阿勒泰的螃蟹、阿克苏的南美白对虾……新疆也能养“海鲜”!半月谈记者 关俏俏“海鲜”这个词,似乎与新疆这个远离海洋的地方格格不入。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新疆在峡谷和盐碱地里养出了人们印象中沿海、沿湖地带才有的特色水产品,成就了一段沙漠戈壁中的渔业传奇。
11月27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挖掘出“大漠湖泊”的消息引发关注。经过中石化地球物理胜利分公司勘探队员们的努力,成功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挖掘出了21个小型“湖泊”。其实在广袤的西北沙漠中,不仅有这种挖出的“湖泊”,甚至还能养育出鱼、出产珍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