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现在互联网传播非常迅速,网络查询各类知识、资料。若不用心去看和分辨,对于佛教文化,多数网友可能了解不够,听到几个名词,看到一条新闻,就会妄加评价,其实可能没有读懂文意,或者根本没有看完文章。比如听说某某明星皈依佛门,就以为是剃度出家。
关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皈依三宝?皈依之后,会在我们心念当中产生一种力量,“我已经皈依三宝了,我是佛弟子,我要按照佛说的去做”,日常生活中会慢慢形成一种约束的力量,让我们不断调整身心,断恶向善,完善自我。
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某某人出家当了和尚,某某人皈依佛门了。我们总认为“皈依”和“出家”是一个意思,其实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不然不会出现两个词语。今天来解开这个疑惑。皈依和出家一样吗?“皈依”不是佛教的专用词。“皈”字,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归来的“归”。
古风歌曲《皈依》《皈依》是一首古风歌曲,以叙事为主,略带伤感。《皈依》讲述的一个和尚与少女七秀之间的故事。在故事中七秀称和尚为小和尚,和尚称七秀为秀姑娘。故事的开头和尚正在念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时,和尚的窗台被人轻叩了几下。
提起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必然是绕不开的永恒话题,这其中,《西游记》凭借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性格鲜明的角色塑造和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师徒四人一路西行,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而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唐僧的三个徒弟——悟空、悟能、悟净,他们的名字似乎并非随意取之,其中似乎蕴藏着某种深意。
《佛教.境界.感悟 》作者:远方在古代印度佛教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因其产生和辐射的影响,照耀和带动了东方古今文化的佛教。至今,其主流已成为世界各地文化的焦点。再后来,佛教内容,人文意识,全盘融入中国大地文化而本土化以后,得到了弘扬光大,成为了今天世界众生心灵中巍然屹立的一面旗帜。
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四十一:凡夫与佛(二)在讲座的开头,悟光法师以佛教与我们个人的关系切入,大家都听得兴致盎然。那么,从薄地凡夫到圆满佛陀,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究竟有多远的距离呢?佛是究竟圆满的人要谈凡夫与佛,首先就想到凡夫是谁,佛又是谁这个问题。
所谓皈依,也就是皈依佛法僧,回归到生命的本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载体,而生命有一种真理性,也有一种规律性,那是生命的本源。所以我们皈依只是再一次地回到我们生命的本位而已,并不是参加一个宗教信仰的聚会,这是大家要明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