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在蒲城短波授时台旧址,参观者能够参加“时间宝盒”心愿投递活动。图为时间博物馆外的“时间宝盒”。本报记者 曹怡晴摄图②:科研人员正在监测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系统数据。图③:国家授时中心骊山天文站(资料照片)。图④:长波授时台建设成果参加新中国成立35周年游行彩车(资料照片)。
“北京时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准确度更关系到国计民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时间”能更准确地响彻华夏大地,与一个人的付出密不可分,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射电天文学领域奠基人王绶琯。王绶琯(1923—2021)1923年,王绶琯出生于福建福州。
来源:人民日报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长短波授时系统,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大科学装置之一,更是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国之重器”。文明的进阶,离不开时间的助力。当时代的车轮驶入以毫秒、微秒计时的现代社会,时间的筑梦价值更加显现。
来源:【人民日报】图①:在蒲城短波授时台旧址,参观者能够参加“时间宝盒”心愿投递活动。图为时间博物馆外的“时间宝盒”。本报记者 曹怡晴摄图②:科研人员正在监测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系统数据。图③:国家授时中心骊山天文站(资料照片)。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北京时间”读秒(国家工业遗产)编者按: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长短波授时系统,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大科学装置之一,更是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国之重器”。文明的进阶,离不开时间的助力。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北京时间”读秒(国家工业遗产)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长短波授时系统,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大科学装置之一,更是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国之重器”。文明的进阶,离不开时间的助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横跨5个时区,为了统一管理以及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全国标准时间定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也就是“北京时间”。那北京时间是如何产生的?北京时间的产生离不开原子钟。
它同格林尼治时间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 = 世界时 + 8小时。中国幅员辽阔,东西横跨5个时区,但全境均采取北京时间,这为日常生活、交通、通讯等带来极大便利,国内活动无需频繁对表调时,利于各地交流合作。
又是一个从岁末到新年的跨越。在位于陕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人员关注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分毫不差地把2021年首个北京时间的零点报时送到了千家万户。 北京时间是中国国家标准时间,它产生于陕西并由位于陕西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
在最新一期的《开讲啦》中,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钢告诉我们,"北京时间"的发播其实并不在北京,关于时间的这些冷知识快来 get 一下!"北京时间"来源北京?NoNoNo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北京时间"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