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确诊了冠心病,包括CT发现,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除了用好他汀,我觉得阿司匹林是需要用的。但是阿司匹林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的双刃剑的另一面,就是它可以减少血栓,是它的治疗效果,但同时它可以导致出血,我觉得最值得大家,关注的出血部位,是这个消化道。
一胃肠道反应:有部分人在服用阿司匹林以后,胃部会出现不舒服,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等的一些情况,因此有些人就会把阿司匹林肠溶片放在饭后服用,认为这样能够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要知道阿司匹林肠溶片只有进入肠道才会崩解、释放、发挥作用,如果在饭后服用就会延缓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的时间,从而会提前在胃中崩解,不但会增加对胃的刺激性,而且药效也会降低,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应当在晚间空腹服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空腹服用,这个药物会很快经过我们的胃到达肠道,从而减小对胃的刺激,另一方面阿司匹林肠溶片服用后,需要3~4小时才能达到血浆峰值,而心脑血管发病的时间段大多在夜间和早上6:00~10:00左右,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睡前空腹服用既可以减小对胃肠道的刺激,药效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病例1:70岁的梁大爷曾患脑梗死,幸而没有留下明显后遗症,后一直服用阿司匹林以防脑卒中复发。不想两年后,却突发心梗,经医生的仔细询问,发现梁大爷原来自行将阿司匹林减量,因此没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再发的作用。
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在公元前 400 年左右,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发现柳树皮能缓解疼痛。直到 19 世纪末,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水杨酸,并对其进行改良,才诞生了如今我们熟知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地西泮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目前,阿司匹林作为一个非常经典的抗栓药物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老年人群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疾病。那么,你对阿司匹林了解有多少呢?本期健康周刊,特邀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专家为你解读阿司匹林。
久负盛名的阿司匹林1969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轮登月时携带小药箱的药物之一就有阿司匹林。当时阿司匹林是作为解热镇痛药而风靡全球。1973年Smith JB等发现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