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薄薄的粮票,在今天看来或许只是一张泛黄的纸片,但在几十年前,它却承载着特殊的意义,连接着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当年,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中国的一代科研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攻克了原子弹研制的难关,创造了世界奇迹,而这小小的粮票,就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原子弹是二战时期,出现的一种极具杀伤性和毁灭性的武器。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让制造原子弹变成了可能。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为了赢得二战的胜利,开始秘密研制原子弹。
众所周知核武器威力很大,自从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让世界人都看到了核武器能毁灭地球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超级大国美国的核威胁,中国迫于形势,把研发核武器提上了日程,目的就是保卫自己的领土不受侵害,有底气与侵略者斗争。
我国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日本最先知道,其他各国都是什么反应。1964年7月,贫苦家庭出身,正在铁道兵部队服役的姜士荣被组织秘密带到金银滩进行培训,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姜士荣不断的磨练自己驾驶特运列车的技术。
正因为影响是如此深远而巨大,当年西方大国的反应无不震惊,特别是在他们眼里,刚刚建立的人民共和国,一穷二白,温饱尚未解决,科技刚刚起步,百废待兴,加之苏联老大哥撤出全面的援助,中国要在短时间内试验出原子弹,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前言中国向来都不赞成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我们的强大不仅仅是国家军事力量的壮大,更是期望世界和平和正义的心态。这是大国拥有武器的底气,当年革命前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新生活,传袭下来的革命精神,让后世永远不可能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