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6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9日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方面获悉,上海全面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5年来,上海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从条例实施前的9座增加到15座,焚烧能力由1.33万吨/日提升至2.
扔垃圾这件事儿,上海徐汇区宛南六村的居民深有体会。这座建于1979年的老小区,常住人口3000人左右,早期的垃圾箱房甚至无法容纳居民日常产生的垃圾量,垃圾桶只能摆在外面,一到夏天就臭味弥漫。在这住了40年的居民周玉娥说:“以前的垃圾房就是一个空壳子,没门,垃圾桶都是开放式的。
雨水连绵,南丹东路上的天际花园小区,往返垃圾箱房的路途有些辛苦,解旻宇却乐此不疲。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尝试垃圾分类,如今上三年级的他分类了五年,热情不减:“我觉得新的垃圾箱房长得像变形金刚,很有趣!很时髦!
到2025年,上海常住人口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比例将达到98%;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将稳定在95%以上;民众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将达到96%……11月1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有关情况。
时尚是“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一样事物能否成为时尚,要看能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能否借其表达对美的爱好和欣赏。就这一点而言,垃圾分类作为“新时尚”,应有十足的吸引力,人们有了兴趣,更能促进理解和认同,进而坚持不懈。
2019年7月1日,上海开始依法实施垃圾分类,转眼已走过近五个年头。连日来,全市各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上午,在静安区苏河湾的一家商超内,工作人员正在为次日的牛奶盒环保回收活动做准备。
下个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将实施满5年。6月21日举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宣传日活动上,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布了最新数据:上海小区和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5%。
作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江苏路街道自2018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多措并举提高辖区垃圾分类实效,提升可回收物精细化管理水平。近期,街道紧紧围绕垃圾分类2.0版升级更新,优设施、建制度、强科技、重宣传,在“制、治、质”上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7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今天,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结果。公告结果显示,上海各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平均分达到96.
10个区、182个街镇获评“A+”,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今天,市绿化市容局公布了本市2024年下半年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评估结果。从全年来看,本市垃圾分类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为了实现全市居住小区(村)、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优化分类投放环境,推进精品小区、可回收物惠民回收服务点和示范型中转站建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43%,源头减量率不低于4%等垃圾分类目标,2024年垃圾分类工作将采取持续推进精品小区(村)建设,
今天,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五周年。上周,新民晚报记者走访申城多个小区、公园、可回收物中转站、商铺、环卫企业,了解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为上海带来的“大改变”。从“新时尚”到“新日常”,迈向新阶段的上海垃圾分类更精准、更民主、更智慧、更低碳和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