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中微子,作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不仅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物质粒子,还因质量极轻、运动速度接近光速,且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而极具神秘色彩。自1956年发现中微子以来,人类对中微子的探索与研究从未停止。
今天,随着最后一块光电倍增管模块安装完成,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是科研团队耗时多年,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建造的一个巨型实验室。利用这个深埋地下的大科学装置,科学家们将捕捉探测宇宙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PandaX-4T实验(“熊猫”四吨级液氙实验)利用总曝光时间为259天的数据,以2.64的置信度首次观测到太阳中微子和原子核相干弹性散射的迹象,表明液氙暗物质探测器已经到达了里程碑的灵敏度,也验证了利用相干弹性散射探测低能中微子这一新方式的可行性。
今天(11月20日),随着最后一块光电倍增管模块安装完成,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计划明年正式运行。那么,探测器拥有什么样的造型和独特设计?研究中微子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价值?一文了解。探测中微子的“黄金瞳”如何工作?
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是科研团队耗时多年,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建造的一个巨型实验室。利用这个深埋地下的大科学装置,科学家们将捕捉探测宇宙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明天,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即将建成。中微子: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什么是中微子?
秦伟利工人在安装中心探测器不锈钢网架网壳部分。新华社发建设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拼接照片)。新华社发工人在中心探测器不锈钢网架上施工。秦伟利摄/光明图片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
近期,中微子引起了国人的热潮!中微子,不是鬼,而是宇宙的“秘密信使”有人说中微子是“幽灵粒子”,听起来挺吓人,感觉像是在说什么科学版的“鬼故事”。但别误会,中微子可不是什么幽灵,它只是在科学家眼里神出鬼没,难以捕捉。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题:捕获“幽灵粒子” 揭开江门中微子实验神秘面纱新华社记者张泉、陈宇轩我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主体日前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将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同时开展多项重大前沿交叉研究。
◎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江门中微子实验18日正式启动液体灌注,经层层过滤的超纯水以100吨/小时的流量注入到探测器水池,标志着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迎来最后一个关键节点。预计2025年8月,江门中微子实验将完成全部灌注任务,开始正式运行取数。
工人在安装中心探测器上的光电倍增管 金立旺 摄为了揭开宇宙最深邃的奥秘,科学家把目光投向地下700米的地方。在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大厅,从2013年立项至今,中国科学家花了11年时间设计、建造了一座位于地下700米的巨型探测器,用来捕捉有“宇宙幽灵”之称的中微子。
近日,世界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球在中国建成,这个直径35.4米的大玻璃球位于广东江门的地下700米深处,是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的关键部件。在央视新闻拍摄的照片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大玻璃球内部布满了一颗颗的“小灯泡”,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灯泡”有什么用呢?
历时9年多,位于中国广东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于2024年11月20日全部建成,计划明年正式运行。消息一出,科技界对之高度关注。那么,让科学家“兴师动众”的中微子是什么神秘物质?为何要将中微子实验探测器的主体建在地下700米?通过它又可以开展哪些科学研究呢?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1月20日,位于地下700米的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有关中微子实验和幽灵粒子的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讨论。有网友称中微子就是“阿飘”,并开玩笑表示“鬼终于有高大上的名字了—中微子。”“在地下700米捕捉中微子相当于在地府抓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