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在那段中国人都很熟悉的“开国大典”黑白视频上,有这么一个细节:当毛泽东宣告“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有位戴着眼镜、留着短胡须、穿着西装的老先生,在镜头前晃了一下,从原站着的台阶上让出位置,将沈钧儒先生换了上去。
在那段中国人非常熟悉的黑白视频之中,当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有个戴着眼镜、留着短胡须、穿着西装的老先生,在镜头前晃了一下,从原来站着的台阶上让出位置,把沈钧儒先生换了上去。
张奚若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提议者,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第二任教育部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金岳霖、张奚若、徐志摩张奚若是陕西人,读中学时与吴宓是同学。20岁时即参加了同盟会。
张奚若,朝邑仓西村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留学英、法、德、苏等国,与胡适创办《现代评论》杂志。20岁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经井勿幕指派,赴日本购买枪支、弹药。后同盟会派往武汉,与黄兴直接联系,行至河南淅川,被清军逮捕,押于南阳监狱两月有余。
编者的话:在新中国的建交之路上,除了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人,不少外籍人士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满心真诚,或充当元首信使,或成为友好声音的扩音器,通过各种形式在新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奔忙,推动新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友谊。
民国史上,有过不少言辞犀利、率直可爱之士,张奚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被称为“棱角先生”、“民国炮手”。张奚若,字熙若,生于1889年,陕西朝邑人,是著名的政治学家,爱国民主人士。他早年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熊从周,字心畲,男,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人,早期中共党员,革命烈士。民国时期任云南省盐津县县长、云南省新平县知事、广东省番禺县县长、云南省建水县县长、云南省陆良县县长、云南省昆明市市长、云南省江川县县长、云南省陆良县县长等职。
曹瑛,曾用名石磊、张慕良、钟真才等,湖南省平江县人,享年82岁。相继任岳阳市学联副主席,中共赣北特委委员、南浔铁路总工会干事,《浔报》记者,中共南京市委代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发行部部长、省委巡视员,中共上海闸北区委、沪中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