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剑来》的道友都知道老瞎子的经典语句“你如今才是十三境,见我犹如井底之蛙望月,等你侥幸跻身十四境,望我就如一粒蜉蝣见青天”,具体意思不多解释,诸位道友都懂,这句话其实可以套用给嘉佑二年的科举状元章衡来说“你如今过会试,见我犹如井底之蛙望月,等你侥幸跻身殿试,望我就如一粒蜉蝣见青天””,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届科举考试,可谓中国科举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而与此次贡举相关的一系列人物,在随后的历史中,将宋代文化,抑或说将中国传统文化,推至登峰造极的高度。
<子平真诠>是民间流传的子平术的三大经典之一, 不少学命者也会以此经典为依据, 建立自己对子平术的了解,甚至视“子平真诠”为命学圣经。但看好书, 先要“学”看好书, 不能人云亦云,要知其书之价值真伪所在,否则让你读通全书也没有作用。所以,你对<子平真诠>的始末了解吗?
在命学里的世界,各家各法本应求同存异,这点从现代玄学书籍之多,真实反映了百花齐放的一面。但光辉的同时,因为各家只扫门前雪的问题,现今命学界是缺乏了高品质、真实质的文化交流。同时因为各家的自以为是,欠缺学术的沟通,以致命理上的道学,渐渐走向了歪路。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定十科举人,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最后一届科举落幕。前后历经1300多年,共举办了486次,共产生状元郎504人。其中唐朝139人,五代十国11人,宋朝118人,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
历史上最难的一次考试有多夸张?宋朝真的遍地是金子,处处是天才,每个人都有望报效天家,可惜的是,这么多大才,去其他朝代一个可能都会改变一片天,可他们聚集于一个时代,也没能挽回这个大厦将倾的时代,掌舵人真的太太太太重要了。
万界百姓们: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臣们:怎么感觉小姑娘在拐着弯骂他们。于是乎,前面说话的人遭到了万界人们的口诛笔伐。白榆乐了,【可不是主播偏袒苏轼大大,要知道,作为三苏之一,也是苏轼启蒙老师的苏洵,三次考试都是榜上无名,像苏轼这样一次就中的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