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中国银行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民族金融自强的历史使命。伴随国家与民族命运变迁,百年来,中国银行总行几经迁徙,由北渡南,而后北归,迁移轨迹记录了中国银行为社会进步、国家振兴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崛起并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本报记者 邹雅婷故宫太和殿。 故宫博物院供图《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供图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海预展会入口。 故宫博物院供图《安顺读书山华严洞图》复制件(局部)。 故宫博物院供图2023年12月28日,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4月16日消息(记者 汪慧)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展馆内外人流如织。要说最“显眼包”的展区在哪?中国银行展馆无疑是最火的“打卡地”之一。中国银行展馆人气火热。“骑行多少秒啦?可以领奖品了吗?
昔日的上海河流交错,浜浦纵横,其中与吴淞江连接的大支流多称之为“浦”。桃(树)浦、彭(越)浦的名字一直留存至今,有些则被填浦筑路。始筑于19世纪60年代的石门一路、石门二路(南起延安中路、北至恒丰路桥,旧称同孚路、卡德路)的大部分路段,昔日就是东芦浦旧道。
一、关圣殿:是三国演义的主殿。其建筑有四大特色:一是九开间最大;二是高33.6米为全国之最;三是九龙吻高3.6米全国最大;四是关公坐像高9.5米也为全国之最。二、文源楼:位于东湖东南角,原名奎星楼,俗名水阁楼,为清徐的象征。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前夕。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的中国银行大楼顶上,突然悬挂出两幅长达30米的巨幅标语:一幅是“庆祝大上海解放”,另一幅是“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此珍贵的画面似乎是向世人诉说,这座城市的新生已经与金融业紧密相连。
八十年代的辽源,当时的龙首山上的魁星楼,一群学生们正在合影留念八十年代的辽源,当时的北寿大街,当时很少有高楼发大厦的,照片上可以看见,大部分都是一层的平瓦房八十年代的辽源, 当时的吉春路的农产品市场,挤满了小贩与客人八十年代的辽源,当时的物资贸易中心大楼八十年代的辽源, 当时的大
劳动节假期,从外滩到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区,游人如织。这些区域的历史建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人们早已不满足于拍照打卡留念,在一场Citywalk中进行“建筑可阅读”,考察“1.0版本”的都市摩登生活,是上海这座城市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新名片。
75年前的5月27日,党中央运筹帷幄,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相互配合、共同斗争,终于使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怀抱。可歌可泣的上海解放战役,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曾经的浴血奋战之地如今呈现何种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