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猫眼、智能可视门铃、带有监控功能的智能门锁等走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誉为“家庭门卫”,甚至在一些高档小区成为标配。然而,本为安全、方便,却惹“不安全”之忧,可视门铃让相邻而居的其他业主备感不适,引发不少纠纷,有的还闹到了法院。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视门铃等智能家居产品逐渐普及起来,选购可视门铃等产品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门户的距离过近,安装位置不合理等因素,可视门铃常会记录、储存其他业主的进出等活动信息,从而引发邻里矛盾。
为避免自身财产和人身安全遭受侵害,越来越多的住户选择在住宅门口安装具有视频监控功能的可视门铃。但是,如果可视门铃安装的位置不合适,则可能侵犯邻居的隐私权。2022年8月,家住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的代某某在其入户门侧面墙上安装了可视门铃,正对着邻居刘某家出入电梯的走廊位置。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日常生活中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进一步落实司法保障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庭审结束后,昌平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系统梳理了《民法典》实施以来该院审理的涉民生侵权纠纷案件,通报案件审理情况并发布五起典型案例。
家门口装了可视门铃,邻居投诉侵犯隐私,精神受到影响。近日,该帖子登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热议。自家门口的监控摄像头能不能装,到底是不是自己说了算?对此,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法官说法讲解。
大家注意,大家注意小偷也开始复产复工了小偷大家都见过但是这么猖狂的小偷小编还是第一次见据网友爆料近期昭阳区望海花园小区地下车库电动车、电瓶多次被盗这还不算,小偷居然得寸进尺从车库到居民楼大摇大摆,白天踩点晚上伺机盗窃小区业主多家可视门铃拍下了这可怕的一幕↓↓↓4月12凌晨4点小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安然自家安装了可视门铃,却将邻居家的大门动静一览无余。通州法院发布消息,法院审理一起关于可视门铃的隐私权及个人信息侵权案件,认定安装可视门铃及摄像头构成侵权,判决予以拆除。目前案件已生效。
如今,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普遍增强,不少家庭选择将可视门铃、电子猫眼等高科技产品作为“家庭门卫”。然而,一方的“安心”却可能带来另一方的“闹心”……近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与安装可视门铃有关的侵权案件。
现代快报讯(记者 季雨)大部分可视门铃不仅“可视”自家门口,还“可视”邻居家门前,还“可录”“可存”。虽说安装可视门铃是个人权利,但行使权利的同时需要考虑是否会影响邻居。日前,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了一起案例。
来源:【三秦都市报】本报讯(记者 谢斌) 如今,可视门铃、智能门锁、电子猫眼已成为一些家庭的标配。这些“电子卫士”,都具备监控、移动侦测、报警等多种功能,一旦门外有“可疑”人员就会及时抓拍,并将拍摄画面发送至业主手机。
据英国《太阳报》17日报道,一个可视门铃拍摄到了英国武装警察突袭行动搞错地址的可怕时刻。埃迪说,“我当时绞尽脑汁想了想我最近或过去可能做过的错事,但我甚至连乱丢垃圾都没干过。当警察把我当作本·拉登一样对待时,他们想要抓的那个人却逃跑了”。
7月25日,家住徐汇区老沪闵路150弄的市民沈女士向记者求助,她无意间从安装在自家大门上的可视门铃中发现,楼上有个男租户,在上、下楼的过程中,经常趴在她家卫生间的窗口处,向里张望、窥探,甚至还会撕开遮挡的纸,打开手机内置手电筒向屋里照亮。这是什么情况?这种行为真是让人瑟瑟发抖。
今天和小坊一起来看一位让业主担惊受怕、头皮发麻的"好奇"男租客昨天(7月25日)家住徐汇区老沪闵路150弄的市民沈女士向《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求助↓↓↓她无意间从安装在自家大门上的可视门铃中发现楼上有个男租户在上、下楼的过程中经常趴在她家卫生间的窗口处向里张望、窥探甚至还会撕开遮
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12月12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昌平法院”)通报了一起邻里因安装入户监控摄像头的纠纷案件,原告认为邻居家可视门铃及监控能拍到其行踪,开门后还能拍到家中情况为由将邻居起诉,要求其拆除上述设备获法院支持。孙某与翟某、于某是对门邻居。
4月24日,青岛市市北区保利百合花园小区业主郝先生向闪电新闻记者爆料,当天中午12点01分至12点03分期间,小区内一业主家门口安装的可视门铃拍到了可怕的一幕:“一个陌生人,在门口疑似用打火机恶意纵火。”
小偷也开始复产复工了小偷大家都见过但是这么猖狂的小偷小编还是第一次见据网友爆料近期昭通市昭阳区望海花园小区地下车库电动车、电瓶多次被盗这还不算,小偷居然得寸进尺从车库到居民楼大摇大摆,白天踩点晚上伺机盗窃小区业主多家可视门铃拍下了这可怕的一幕↓↓↓4月12凌晨4点小区业主醒来发现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日讯4月24日,青岛市市北区保利百合花园小区业主郝先生向闪电新闻记者爆料,当天中午12点01分至12点03分期间,小区内一业主家门口安装的可视门铃拍到了可怕的一幕:“一个陌生人,在门口疑似用打火机恶意纵火。”闪电新闻记者 辛鹏 孙杨 青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