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礼教特别看重女性的贞节。所谓贞,就是正,或云言行一致;节,是气节或操守。《辞源》对贞节的解释是"坚贞的德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女性的贞操。《易经》说:"夫征不复,妇孕不育。"意思是说,丈夫在外打仗没有回来,妻子怀了孩子不能对其抚育,社会也不能承认。
但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末期,理学之风兴盛,贞洁牌坊就逐渐以“贞”字为主,成为了又一座压迫女性的大山。清代学者方苞写过一篇《康烈女传》,康烈女是个商人的女儿,许配给贫家之子张京,还没过门张京就死了,康烈女却以张氏媳自居,上吊自杀殉夫。
读《白鹿原》,田小娥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她是白鹿原上“最淫荡”的女人,是人们口中的“婊子”。还通过长工之口说出尿泡枣的奇效:“黑娃,你看咱们主儿家六十多快奔七十的人了,啥脸色?红堂堂;啥身板?硬邦邦;说话像敲钟,走路刮大风。”
牌坊,是古代社会给有贡献的人立的一种碑,以记载、表彰这个人的功德,可以理解为石头雕刻的超大勋章。在江西的大地上旧时牌坊很多,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牌坊都被破坏消失了,但在山野乡村仍有很多精美绝伦的古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