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报》8日报道,民进党“立委”在“立法院”联署提出“公文程序条例第六条修正案”,计划将公文中的“民国纪年”改为“公元纪年”,理由是“国际化时代到来,各种信息多以公元纪年来显示,电子设备时间、网页搜索引擎等已鲜少使用民国纪年。公文乃政府机关重要文书,应与时俱进增加民众生活的便利”。
读书君今天推荐的,是一段在大历史中微不足道的个人故事,可我们从未以这个角度看过那段历史。它让我们看到个人在历史洪流前的无力与随波逐流,也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瞬息万变与善良……这个故事关于台湾,520后它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一是帝号纪年法:帝号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的谥号。我国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等年代。鲁国史书《春秋》记录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衰公十四年”的历史。“宣王”“衰公”都是帝王或诸侯的谥号。这种纪年的方法就是帝号纪年。
2025年的新年元旦到了,全世界都在庆祝。时光倒退到上个世纪50、60年代,人们特别是农村人拿阳历是不当回事的,一点也不关心甚至都不知道哪一天是一月一号。老百姓关心的,是农历,他们口中的“阴历”,或者与属相对应的年,如鸡年狗年等等。
中新社台北2月1日电 题:在台湾过年 看到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习俗中新社记者 路梅大年初四,台湾各地许多庙宇人潮涌动,接神、安太岁、点光明灯,是台湾民众春节期间的重要仪式之一。这项民俗与生肖、干支密不可分,宫庙通常会推算所谓当年“犯太岁”的生肖作为民众消灾祈福的遵循依据。
公元纪年啊其实就是从耶稣诞生那天开始算起的,在公元525年,基督教神学家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建议将耶稣生年定为纪元元年,以取代当时罗马教廷所采用的“戴克里先历,从此公元纪年开始在欧洲流传开来,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公元纪年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
现在尽管中国民间事实上仍然是公历和农历并用,但是在纪年法上,我国仍然使用的是世界主流的公历纪年。而在近代公历传到中国之前,中国古代使用的是什么纪年法呢?可能大家知道古代中国有帝王年号,使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而且用帝王年号纪年实际有些复杂,也没有固定规则。
这天上午,台湾“海巡署”在台北举行“113年端节威力扫荡誓师暨接装典礼”,卓荣泰说了上面这段话。陪同卓荣泰出席典礼的台湾“海委会主委”管碧玲在接下来的发言中透露了一组数据:近2年来,台湾“海巡署”共驱离大陆渔船1400多艘,查扣33艘,留置196人。
近日某讯新闻中一篇《中国发起反制后,美国芯片陷入困境:中国不买,美国怎么办?》的新闻中出现了不规范的涉台用语,截止到今天网上还有部分转载信息存在,造成了不良信息的传播,再次为媒体人发稿敲响了警钟,涉及基本的内容审核在新闻发稿中务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