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天前,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曾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其团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将有重大突破。西湖大学研究团队称:“在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中,ACE2就像是‘门把手’,病毒抓住它,从而打开了进入细胞的大门。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来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附讲坛”,以“生命之美,结构之绚”为主题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随着AI在分子结构预测上的应用,有种流行观点认为结构生物学家存在“下岗”风险。
2020年5月4日,施一公团队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luminal ring of theXenopus laevis nuclear pore complex 的研究论文。
2023年2月17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及张晓峰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题为“Mechanisms of the RNA helicases DDX42 and DDX46 in human U2 snRNP assembl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人U2 snRNP 组装中RNA解旋酶DDX42和DDX46的作用机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物简介:万蕊雪,1990年12月生于河南郑州,西湖大学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细胞》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为解析剪接体三维结构、揭示RNA(核糖核酸)剪接过程的分子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施一公在回国之前是普林斯顿大学正教授,颜宁教授在回国之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讲席教授,并且颜宁教授第一次从美国回中国呆了十年之后,还能再去普林斯顿大学当讲席教授,说明他们的贡献确实得到了世界顶尖高校的认可,这在国内科学界并不多见。
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1984年以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90赴美就读爱荷华州立大学,后转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并在1995年获得该校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的科研人才越来越年轻化,因为他们所拥有的平台和资源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在过去部分专业的研究者要想取得研究成果、发论文,都要出国留学或者交流,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条件也好了,年轻人所拥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众所周知,湖北是我国高等教育重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校云集,因竞争太激烈,以“湖北”命名的湖北大学也先后落选211和双一流,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临近,湖北大学仍然是湖北省属高校冲刺“双一流”的期望所在。
2018年12月31日和2019年1月10日,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团队分别于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发表两篇与阿尔兹海默症关键蛋白作用机制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多网友说这都是电镜的功劳,事实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