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迩说编辑|盖迩说2007年,一个云南马吉乡女孩余燕恰“溜索过江”的报道,震惊全国!这里的溜索,可是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下,徒手攀过那条悬空的索道,下面还是湍急的怒江。面对这唯一能出山的交通方式,马吉乡的孩子们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
在一个偏远山村,孩子们想要上学必须要学会溜索道,稍不注意,脚下的湍流河水随时会夺走生命。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养活家里,奶奶因为身体不好,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因此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操持着里里外外。
时间回溯到2007年,一则云南怒江边上,孩子们每日需要靠一只滑轮、一根绳索“飞渡”过江求学的线索吸引了江苏电视台的注意,包括王小蓓、于平、戴玲燕、陈振宇在内的四人报道分队,联合云南电视台记者一同前往两千公里开外的怒江峡谷深处寻访,随后,全国20多家媒体联动,一场关于“用爱,架起希望之桥”的公益行动开启了。
22岁的这个夏天,对傈僳族女孩余燕恰来说有些特别。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工作,消息在互联网上刷屏。怒江大峡谷深处的小县城福贡,同样掀起不小的动静。往来县城与乡镇的司机点点头,“余燕恰?知道知道,我们这里的溜索女孩嘛。
2007年,云南怒江州女孩余燕恰因被拍到溜索过江上学而广受关注。当时,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全国20多家媒体发起爱心行动,在怒江上建起3座爱心桥。自2012年国家启动溜索改桥工程以来,共建设桥梁309座,惠及人口约165万。
来源:【云南日报】这是一个幸运的女孩,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国家,认识一帮有爱心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近日,怒江“溜索女孩”余燕恰心怀感恩、回家乡工作接力爱心传承的故事在网上引起关注。不少网民纷纷为余燕恰知恩图报、反哺家乡的动人之举点赞。
文字/编辑:夏有喃风不知道大家还记得17年前云南怒江上的那个溜索女孩吗,她如今已经25岁,在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快两年了。从大山里出来的她,终究是选择了回到大山里去,她在医院里不仅干活麻利,同事领导都说她好学,人也不错,从不出错。
抽血、送检……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余燕恰瘦小的身影忙碌不停,同事们亲切地叫她“阿恰”。2007年,8岁的余燕恰独自溜索过江上学,被媒体拍到后触动了许多人。那时她的家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福贡县马吉乡布腊村,和布腊小学隔江相望。
央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 十六年前的“溜索女孩”余燕恰医学院毕业返乡就业近况如何?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身在太空怎么带研究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带您走近新闻中的主人公,用对话挖掘热点背后的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