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自己国家的任何地方工作,都是我们的自由。当日,新疆驳斥“强迫劳动”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此间举行,现场邀请了专家学者、相关协会负责人和棉花产业从业人员等,讲述他们通过劳动过上美好生活的故事,驳斥美西方反华势力编造的“强迫劳动”谎言谬论。
每次开学要去外地上学,去工作的时候你心里会不会有恐惧感?记得大学开学第一天,学校还不发被子,我拉着一皮箱衣服,提着装被褥的大袋子身上还挎着包,错过校车,不知道路还问来问去的,但觉得这并没影响到什么,可心里面就觉得不舒服,有一种恐惧感。
我最近读到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引爆点》等畅销书作者)是在远离书桌的地方,写完了Blink(《眨眼之间 : 不假思索的决断力》)这本书的绝大部分。他会在咖啡店、餐馆和其他公共场所写作。我自己很少这样做,但一直发现它是种挺有价值的实践做法。
在我过去和大家的沟通中经常提到,频繁的跳槽会让自己的履历变得很难看,而且即使跳成功了,也很难有质的变化,往往只是量变而已。在一家公司的稳定的、长久的工作经历往往能在日后的跳槽中带来质的飞跃。我自己20多岁的时候,跳槽跳得比较多。
“有没有谁和我一样,房子买在温江,上班在成都,每天通勤时间4个小时的?”据文章描述,该网友每天需要从温江出发,先骑4公里到地铁口,然后坐地铁17号再转9号再转1号到广都,最后步行2公里到公司,来回奔波近100公里。
无意间手机叮了下,打开一看,是 公司发过来的信息,终于,一周年了。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完全陌生的城市—重庆整整呆了一年了,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没有朋友亲人的任何帮扶,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跨行到教育行业—中公教育,独自的摸索、交朋友、工作来养活自己。
每次新换一个工作,干到快要一年的时候就总会觉得心烦,情绪不稳定,受不了别人在头上压迫,总在想怎么去反抗。因为之前自己创业,经营的不太好,后来无奈为了生活下来工作,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打工,总想自己再干点什么。对别人的指手画脚非常受不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样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