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蓝幸福家的故事--1-近期我爸和我妈大吵了一顿,原因在我看来是积怨深久的矛盾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之错都在对方,从没想过改变可以从自己开始,而且问题还涉及第三者。我妈给我发微信抱怨宣泄,我默默听着,我告诉她我去和爸谈谈,她让我不要插手,她自己解决。
阅读本文前,请点个关注,以便更好的获取信息,感谢支持!如今,70后已经步入50岁的人生,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已然过半,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对于70后来说,父母健在的话,此时应该也有七八十岁了,甚至有的父母已经九十多岁高龄。
到了中年,很多人开始把精力集中在父母身上,尤其是当父母年纪大了,健康状况逐渐下降的时候。这时候,总有人会心生“共情”,想要全力照顾、为父母分担所有的忧愁和痛苦,甚至不惜把自己的生活压在他们的重担之下。孝顺是美德,但有些时候,过度“共情”父母,可能会让你自己崩溃。
1.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代年轻人的"孝道困境",传统伦理面临现代考验2. 精致利己还是合理追求?年轻人"不养老"观引发社会大讨论3. 父母辛苦就该回报?当代年轻人的孝道观念变迁背后,是时代的必然还是道德的沦丧?"父母的辛苦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没让他们生我。
老一辈的人说:“养儿不教,不如养猪。”父母生育了子女,就要承担起责任,要考虑经济、学业、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可是很多父母就没有搞明白,责任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正如《道德经》中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你连自己的人生都不负责,拿什么孝顺父母?”这话初听起来很尖锐,但细思却直戳心底。孝顺应该是在父母有生之年,让他们看着你慢慢成长,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人。过好自己的人生,尽量不给父母添麻烦,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