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菩萨是梁山彝族地区男子的一种独特发型。过去彝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会在头顶的前端留一块方形的头发,每次剪发师都把它留下,时间长了,天菩萨就长成了男孩,要一直留着天菩萨,并且要非常爱惜。一些老人的天菩萨是从小留到现在,从没剪过,有一米多甚至两三米长。
在四川大凉山彝族部落有一称谓“天菩萨” 。 “天菩萨”是彝族婴儿出生满月后开始请有名望的理发师设计天菩萨发型,留有“天菩萨”的人,不能随意剃光。 “天菩萨”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为彝族男子神圣、“男魂”及神秘文化的象征、是忌禁别人抚摸的。
漾濞彝族共有三个支系,人数最多的是喇鲁,其次是聂苏、诺苏。这支彝族定居历史悠久,属唐代南诏族属乌蛮的后裔,唐代,在哀牢山脉和大理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奴隶主集团,史称六诏,在六诏中,蒙舍诏在六诏之南,又称南诏,势力最强,蒙嶲诏地盘最大,势力仅次于蒙舍诏。
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妇女不能上房顶。忌讳触摸男子的“天菩萨”,犯忌者要宰牲,打酒谢罪赔礼;解放前等级低下的犯忌者,还有被断臂、处死的危险。如果被妇女抓摸了“天菩萨”,此男子将终身不吉,事后“天菩萨”必须剃尽,否则死后不能鬼归祖界。
到目前为止没有具体的答案,原因是因为目前出土的文物当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和彝族的传统服饰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专家推断跟彝族文化有关,但奇怪的是文物当中有类似符号的东西但没有具体可以识别的文字,所以网上一直有争论。
当死者断气或即将断气时,其亲友们让死者屈膝穿上寿衣,男性寿衣包括:二至三件衣服,一二条裤子,他们通常都穿长衫和裤子,一顶带有天菩萨的头帕,之后为死者披上一至二件双层披毡,这里的披毡是指有褶子的百褶披毡,在为死者披上时由于是男性所以要数九个褶子垫在死者下面;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诸葛亮那十分得人心的民族团结政策,也就给了人们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为后世留下了楷模般可借鉴的做法。后来这故事一经搬上银屏,就更为大众所知了。与此同时人们自然要问,孟获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人?是什么民族?
关于拐卖的消息,好像一直都层出不穷,直到近几年网络和各种刑侦手段发达了才好一点。比如那个“女大学生被拐卖给老头,关猪圈17年”的新闻,就看得人心痛。一个花季少女,原本应当灿烂美好的人生,就这样被毁了。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盲山》”。
古人认为日月五星(各以金木水火土名)绝不可能悬空存在,一定是附丽于圆形天穹,并在其上移行,如走棋子似的。天字难造,总不能画个圆说这是天,所以从人身上想办法。人身上最高处曰颠,古音同天。脑顶骨俗犹称天灵盖,彝族头上椎髻称天菩萨,可证。头顶既然称天,头顶之上的一厘米谓之天上。
文|安染编辑|安染在四川大凉山有个神秘部落,部落里的男人以留长发、短小胡须为美。两千多年来他们一直延续着这种特殊的发髻,额头发顶留一撮,常年不剪。而这就是所谓的“天菩萨”。据说这里有位78岁的老人,已经蓄发46年不见不洗,整个头发重达3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