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滨州10月27日讯(滨州台 程龙)“凑够一拨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这种被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违法行为,一直是城市久治不愈的顽疾。那么怎么远离中国式过马路呢?在滨州市区最繁华的渤海七路黄河四路路口,斑马线上的过路市民络绎不绝,当然闯红灯的也不在少数少。
“中国式过马路”的内涵大致可以总结为“凑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了,不管信号灯如何”。由此看来,或许有程度不同和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程度不同的问题——有些人横穿马路是在不影响其他方向的交通和以确保自身安全为前提——但我们并不能把行人不按信号灯过马路认定为中国人独有的行为。
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一种贬义词,它所指的是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调侃,即“只要凑够一群人就可以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交通意识与交通规则问题,其中隐含着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维逻辑。
本报讯(吴凡记者李国玉文/摄)17日,哈市交警在各重点路口、路段从严管理行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并通过多种处罚方式强化当事人对违法行为的反省认识。期间,共有80余名行人接受了罚款处罚,230余名行人接受了体验式站岗教育。交警部门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做法敦促行人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2012年时一位网友发布的命名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图片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针对行人乱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少地区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其中有一条主要举措是招募志愿者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进行文明过马路劝导。但小红帽志愿者们真的劝得动“中国式过马路”吗?
□丁家发近日,上海高院通报一起案件,5月某天早上7时许,周某在上海市普陀区一路口人行横道闯红灯穿过马路约5米处时,骑着电动自行车的林某刚好经过。发生碰撞后,林某连人带车摔倒在对向机动车道内,刘某驾驶的小客车起步躲闪不及,导致林某遭车辆碾压受伤,周某见状逃离现场。
16日,哈市交警部门开始对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本报也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提醒市民遵章过马路。17日,交警部门继续整治哈市各重点路口、路段行人“中国式过马路”。当天,哈市共有80多人因“中国式过马路”被罚款10元,也有230多人被罚站岗。
香炉礁区域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道路纵横交错,尤其是东北路桥下交通状况最为复杂,来回过往的车辆加上行色匆匆的人群川流不息,这里不仅车多人多,而且还会通行各类大中型车辆,包括20余条线路的公交车,以及货车和各类工程用车等,都会在此通行,每当遇到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时,虽然在此处设有斑马线,但是并未设置红绿灯,此处通行的人们需要耐心等待车流低迅速通过,当车流量过大时,行人等待过马路的时间会达到120秒以上,根据数据调查,一个人等待过马路的心理极限是100秒,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并且等待的行人较多时,群体效应开始显现,行人开始不顾危险组团式过马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是城市交通的一大顽疾,易加剧拥堵、引发交通事故。为遏制这一乱象,福州交警日前启用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记录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抓拍闯红灯的行人、非机动车,还具有“人脸识别”功能,自动识别违法人的身份等基本信息。
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会是:“ 谁不会,生活必备技能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