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献王朱椿(1371年~1423年),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生母是郭惠妃。他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就藩成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去世。朱椿性情敦厚、博览群书、礼贤下士,太祖朱元璋夸他为“蜀秀才”。
1368年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出身寒微、此时富贵至极的朱元璋进行了一项“取名”行动。首先他为自己的父兄修改姓名,将父亲朱五四改为朱世珍,大哥朱重五改为朱兴隆,二哥朱重六改为朱兴盛,三哥朱重七改为朱兴祖,自己呢?先改为朱兴宗,后又改为朱元璋。
现今学者多依据《玉牒》及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推测其人数应在20万左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更多,如安介生在《论明代山西藩府的人口增长与数量统计》一文中,推算山西一地的宗室人口即有20余万,照此依据,全国宗室应近百万。
朱元璋1、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71岁,孝陵;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1333一1382),安徽宿州人,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天,毛主席与王稼祥、朱仲丽夫妇三人在家里聊天,谈及朱仲丽的父亲朱剑凡时,毛主席有些伤感,叹息一声说:“你父亲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一辈子都光明正大,就是走得太早了。要不,就能当我们的教育部长了,实在太可惜了。”
明太祖诸子之十蜀王朱椿朱元璋从一个无家可归的和尚成为一位大一统的皇帝,他的成功绕不开一个人,是这个人赏识朱元璋,没有看不起这个远道而来的和尚收下了他,并把自己的义女嫁给了他,从而造就了他的事业,这个人就是郭子兴。
之前趣历史小编讲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他们都不得父亲朱元璋的宠爱,最后结局也都不太好,而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是蜀王朱椿,他不仅受朱元璋的宠爱,而且还为人正直和蔼可亲,为当地百姓所爱戴,一点王爷的架子都没有。
朱元璋有二十四个儿子,也就是说至少有二十四个多支。现如今在河南项城颍河边生话着其中一支,他的祖先是朱元漳的四子周王朱橚,和明成祖朱棣同父同母。周王府在河南开封,1442年,李自成起义攻打开封,守城的是最后一任周王朱恭枵,他自幼熟读兵法,又爱民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