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像一场梦一样,当你在作梦的时候,梦是真的;等到梦醒了,眼睛张开,唉呀,作了一场梦!我们现在就在作梦啊!你眼睛一闭,前面这个境界,这个梦境界就过了,究竟这个样子是醒还是梦?谁敢下结论?没有人可以下结论。你一下结论就错了,就著相了。
唯识这一门学问,经过玄奘法师的细心的翻译,把它构成了中国唯识宗的一个大系。这个也就是整个的佛法,显教、密宗,甚至于说各宗各派,包括世间法必须要知道的一个学问。要研究唯识,就要依据一个主要的论著,所谓《瑜伽师地论》。这部书在佛学里头、佛经《论》部是很重要的。
1943年的一天,四川峨眉山发生了一桩奇事。传说一位在峨眉修行的年轻禅师,不顾一群老和尚的劝阻,三更半夜执意前往山王庙施食。何为施食?就是将饮食布施给他人,对象包括人、畜生、饿鬼等。山王庙是什么地方?路远地荒,野兽出没。且有只剧毒的黑蛇,叫做“黑老虫”,是庙子的护法。
心量要尽量扩大,一念清净,就是华严观。现在我给你们显一下华严境界看一下,但并不是耍把戏。修行人一般都在身上搞,很难超脱。现在我告诉你们一个超出身体的方法:把心念从顶轮抛出虚空,上升到无边际的高空,同时下降到无边际的下方,旁边前后左右也是无边无际,把身体的观念空掉。
“境风吹识浪”,能够成就一切东西。我们的业力构成,生命的根源、生死的构成,把心意识这个道理,非要彻底研究通不可。前五识的“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这个我们就要作实验。怎么叫“合三离二”?
禅宗的悟道叫做见地,要见到道,不是眼睛看见啊!楞严经上讲见道之见,有四句话:“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你看这个佛经,讨厌吧!都是什么见呀见的。第一个见,我们眼睛看见的见,心与眼看见。第二个是见道的见,换句话说,第一个见是所见之见,第二个是能见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