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西河大戏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考证,德安西河大戏起源于清朝道光末年。西河大戏在唱弹腔戏的基础上融汇了汉调、宜黄腔、昆腔、青阳腔的精华,加之收纳当地方言土语的民间小曲小调,其唱腔存有高亢、奔放、浑厚、质朴、柔和的特点;
中新网上饶6月18日电 (熊锦阳 赵德稳)“天上下雪三分白,日出东方一片鲜红,七星北斗颠倒挂,灿烂光辉锦绣玲珑……”近日,走进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第一小学六艺馆,赣剧进校园活动正在开展,数位万年县文化馆赣剧团的赣剧老师正在为孩子们表演赣剧经典曲目《牡丹对药》。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卞晔)古老的弋阳腔,正拂去灰尘,焕发新的时代光彩。2024年8月30日,上饶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饶市弋阳腔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审议通过条例。
中新社江西赣州7月15日电 题:江西百年非遗“东河戏”:一颦一笑表千古 一叹一念皆是情作者 李韵涵 熊锦阳“天上下雪三分白,日出东方一片鲜红,七星北斗颠倒挂,灿烂光辉锦绣玲珑……”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河戏”传承人马玉兰,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一座老祠堂的戏台上表演东河戏经典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江西省赣剧院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动戏曲文化传承发展,依托2023-2024年度中国戏曲像音像演员(剧目)录制工程,重点推进经典剧目赣剧《荆钗记》复排工作,并于8月23日、24日晚在红谷
东河戏,俗称赣州大戏,是江西古老而优秀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东河戏在赣南土生土长,表演语言使用中州韵为基础的“赣州官话”,插科打诨用客家方言,既朴实生动,又富有赣南客家民间生活气息,因其发源并流传于赣州东河(贡水)流域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