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乐乐去朋友家玩时,看到他家孩子坐在垫子上玩玩具,而当我们进去时,朋友让孩子叫“阿姨”,孩子就是不为所动,还是专注玩自己的玩具,朋友当时就生气了,跑过去拎孩子的耳朵:“你怎么回事?叫你怎么不答应?”
有的孩子比较听话,有的孩子很淘气,但是大部分孩子都一个通病,就是家长说的话总是听不见,有时候家长要说上好几遍,有时候得靠喊,孩子才能听得见,甚至生拉硬拽的孩子才理你一下,这就让父母很生气,为什么有的孩子“十喊九不应”?孩子“十喊九不应”?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相信家长带娃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家长想让孩子做一件事,吃饭、关电视、收拾玩具等等,可左喊右喊孩子都没反应,即便是嘴上答应了,屁股也不会挪窝,只有家长发火才能让孩子开始行动。
文丨木莲妈妈,原创内容在平日和孩子的相处中,最可气的并不是孩子像破坏王一样把屋子搞得一团糟,而是他经常把你的话当耳边风,总是装作听不见。明明就是听到这边在喊他,就是纹丝不动,像是这种情况在各个家庭中也是很普遍,正所谓“十喊九不应”,不少父母们也是苦恼这个问题。
“再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各位家长,是不是对这句话很熟悉呢?相信不少的爸妈都试过用类似的反话来“吓唬”孩子,而这种反话教育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有专家建议了,反话教育虽然效果不错,但是家长们一定要慎用哦!
带着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熟人,此时妈妈们就希望孩子能叫声“阿姨”或者“叔叔”,如果孩子不主动叫,那么妈妈们往往就会要求他们喊。但是这种行为并不妥当,下面这个妈妈就有这么个经历。强制礼貌竟让孩子失去警惕心!
不少爸爸妈妈会纠结于一个看起来很重要的礼貌问题:“我带孩子参加聚会,让孩子叫人,孩子就是不叫,搞得我很尴尬。”“孩子见人不爱打招呼,搞得我都被长辈批评没教孩子懂礼貌了。”也有爸爸妈妈问真心爸妈,怎么才能让孩子变得爱叫人、懂礼貌?
近日,一纸“不要喊妈平等条约”在网上火了,签订双方为四川成都的一位妈妈跟她的7岁儿子。条约内容涉及语文、数学和生活的几个具体场景,例如“不会写的字请查字典!不要喊妈”“所有的题目做完请认真检查!不要喊妈”“早起自觉洗漱后打开衣柜找衣服穿,不要喊妈”等,条约末尾还注明:“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爸爸回家后,喊爸!”
宝贝,来叫“阿姨”!宝贝,来叫“叔叔”!宝贝,来叫“爷爷”……生活中我们总是要教孩子学会叫人、打招呼,懂礼貌,对吗?这本无可厚非,可不是每次,你让孩子叫人,他们就会痛痛快快的叫人。如果孩子叫人,家长脸上也挂的住,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