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双喜、徐金菁摘自《自我发展》第五章第一节国外有一个有意思的调查:一件事情,20个人有感触,15个人有创意,10个人有计划,5个人做准备,3个人立即行动,2个人遇到困难停下,1个人坚持并最终成功。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拥有精彩的人生。什么是自律?就是长期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
很多人的痛苦恰恰也是我们在面对环境适应的不足,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会让他面对陌生的世界感觉到彷徨和害怕,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告别痛苦,最好的方式是看到痛苦的真相,和大家分享痛苦的三个真相,你就会快速了解痛苦。
所有患有心理疾病,或虽不能诊断为心理疾病,但身受自己的痛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困扰的的来访者,决无例外的控制自己的痛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长期陷在控制的旋涡里不能自拔,自己的痛苦的思想、情绪和躯体感受非但没有任何改善,反而越来越强烈。我经常询问来访者,不控制会如何?
——爱痛苦(1) 很久以来,我想写有关论痛苦的系列文章。不知能否系列写下去,于是这成了令我痛苦思考的痛快的生活课题。伴随这份痛与快的感情出现,于是有了我对论痛苦的爱恨动力学的哲学思考。 谁也不爱痛苦,可谁也避不开痛苦。就像冤家对头,是见不得也离不得。
本报记者 张 芳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了著名的钟摆理论: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百余年来,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发现,痛苦确实是人生难以回避的一种感受。面对痛苦,有人回避,有人挑战,却可能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