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16时27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事实上,每年的立春并不固定在2月4日到来,比如2017年的立春就落在2月3日。立春是一段时间还是一个时刻?它是如何确定的?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为何不固定?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专家对此作出了解释。“节气反映了寒冷、暑热等自然节律变化。
【字说节气】作者:张祎昀(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博士生)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它们较早确立,划定了四时的起止,与处在四时中点的二至、二分一起构成了整年时间循环的基点。
二十四节气处处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智慧,既具有安排生产生活时序的功能,又可以用以防灾避疫、养生保健,还引导中国人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无论如何估量都不为过。
为什么立春会有“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头”之分?2021年的立春日和之前的2014年——2020年的立春日一样,都是赶在了五九的第九天,也就是打春打在了“五九尾”。而更早前的2013年的立春时间是当年2月4日的0时13分25秒,那一天也是数九数到六九后的第一天,也就是说2013年打春是打在了“六九头”上。立春之所以会有“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头”之分,只是因为现行的历法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计算上采用的是“定气法”,要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进行推算。
新近有学者对二十四节气排序方法提出疑问,表示以春季立春为首、以大寒为尾的排序方法错误,应当以冬季的冬至为首,以大雪为尾。那么以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确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节气代表性传承人吕宏军说:“出现以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说法,源自《淮南子》等书的记载。
今日,立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59分将迎来“立春”节气。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为“立春”,也叫“打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时之始。“立”有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按照节令,我们将在2025年2月3日22时10分13秒迎来立春节气。立春,又名岁节、岁旦,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意味着闭藏的冬天结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也即将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