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20日电 题:“气氛友好,还会再来”——“老外”感受“天府之国”的巴适与便捷新华社记者童芳、董小红“我非常享受这里的文化和美食,大家脸上都挂着微笑,气氛很友好。”来自爱沙尼亚的谢尔盖·格鲁津日前结束了在成都4日游后,临行前在机场对记者说。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王彬 【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来源:【GoChengdu】这阵子,#China Travel (中国旅游)的风算是刮到了全世界——在TikTok和YouTube上,大量外国博主发布了“144小时免签游中国”的“特种兵之旅”Vlog。
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北京口岸迎来了不少到中国感受年味儿的外国友人。北京边检总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月25日,北京口岸入境外国人近14.3万人次,同比增长46%,来华旅游休闲、会议商务、探亲访友是较为靠前的入境事由。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随着我国多项便利旅游政策的推出,近期,来华海外游客明显增加。上海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的进境外籍旅客达118.5万人次,环比增长6.6%。Rodalyn是一位来自菲律宾的游客,因为对上海的建筑十分感兴趣,她邀请了导游定制了一条武康路微旅游的线路。
随着中国与多国免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启“说走就走”的中国旅行。网络平台上,许多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时的表情、话语成为网络热梗。“中国行”火出新高度的同时,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也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网友们纷纷评论道,“老外游客这下子被汉化成中国嘴替了”。
意大利的游客皮耶罗(右)和玛格丽塔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合影留念(1月30日摄)。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历乙巳蛇年春节成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中新网大连7月11日电 (记者 杨毅)“感知中国——大连行·老街新遇”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11日在辽宁大连举行,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等四所高校的80名来华留学生参加,共同感受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的新生活力。
【编者按】岁末年初,辞旧迎新,魔都哪些地方有点“热”?这种“热”,是街头小店的烟火,是魔都打卡的雀跃,是各类商圈的忙碌……它们,最终汇聚成生活的活力与消费的潜力。澎湃新闻推出“魔都有点‘热’”系列报道,呈现街头巷尾涌动的活力和热情,记录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热气腾腾”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