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平诸吕之乱,当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每年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百姓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而在最新出版的《中国节》一书中,作者通过重新梳理各种版本,选择了更符合孩子阅读趣味的神话版——天帝女儿冒险拯救百姓的故事,通过这样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将这个节日中关于“善良”的传统美德巧妙地传递出来,让孩子在听故事时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汉武帝时,京城长安有个年轻美貌而又善良的姑娘,名叫元宵。她和父母,妹妹靠卖汤圆为生。正月初十那天,她悄悄来到井台上,想跳井自尽,可巧被东方朔-看见了,他问明情况,十分同情元宵,便想出一条妙计第二天、东方朔找到元宵姑娘的家,把妙计告诉了她的父母和妹妹,然后就化装成一个算卦先生,走街串巷凡是经他算过卦的人都得到一个同样的凶讯:“正月十五降天灾,熊熊烈火四方来:弄得家家不安宁,搅得国家要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