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对明代玉器的定义就是粗糙,不够精美。误解了“粗大明”的真实意义。粗大明并不是工艺粗糙,粗率,而是指其工艺粗犷、稚拙,相对于后世乾隆工的繁复精巧,更多了些自然流畅之气,又加上明代玉道未开,好料不多,故玉质多有瑕疵,正是这点倒是成为明玉的一大特点。
明青玉镂雕枝叶葵花杯口径13.9cm,高8.8cm明 青玉鸳鸯卧莲云龙柄执壶口径9.7cm,底径7.6cm,高15.6cm明 青玉卧猎犬高4.5cm,长10cm明 青玉兽耳仿古铜纹带座彞式炉通耳高117cm明 青玉带皮异兽长8.2cm,高4.1cm明 白玉微浸单耳荔枝匜口径11.
明代制玉工艺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明代中晚期,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
明代(1368~1644)玉器明朝皇家用玉由御用监监制,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亦有玉肆,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明代玉器工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出土和传世的均有佳作。1970年南京市北郊中央门南五华里明汪兴祖墓 (1371) 出土了玉带饰14块。
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 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