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永远是世界第一的运输。原因很简单,因为水运不需要修建道路,因此运费低廉。其次,水运的运输量大,一般轮船的载重量远远超过了火车。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彻底发展发展起来,那必须将水运通往内陆的各大城市,让内陆也能够通江达海。
冯潞原创引自《高台上的中国》检索黄河水运历史,总的看来,黄河水运存在先天不足,难以成为理想的航运河流。一是水量不足,竟然不如流长仅500余公里的闽江,(流域面积比闽江大11倍多的黄河,水量只及闽江的92%。)。
在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历史上,宋朝凭借着繁荣的海外贸易,成为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宋朝统治者在唐朝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和海外各国的航海路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宋朝还专门设立了市舶司,是政府管理海外交易买卖的重要机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9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李韦)以船记史、以船叙史,一部船谱记述百年长江水运史。12月28日,《招商局长江航运船谱》正式发布。《招商局长江航运船谱》。长江日报记者 汪文汉 摄150年前的1872年,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商企业——轮船招商局创立。
全书共10.4万字,分为“新中国初期的恢复与发展、在探索中曲折复苏、在困境中艰难前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转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的蓬勃发展、‘大港大航’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七章,完整记录了宁波水运发展历程,清晰展示了宁波水运发展脉络,特别是总结提炼了水运发展的宁波元素、宁波特色和宁波经验、宁波做法,对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一定的史学价值。
来源:【宝鸡融媒】渭河、横水河、漆水河……立冬前,记者在宝鸡周原博物院里看到一幅周原地域范围示意图,图中纵横交错的河流,显示周原大地水源丰沛,河泽盈盈。时光荏苒,西周时期周原的河流具体是怎样的样貌,周人是如何在大河之上跨渡的,已经难以知晓。
在8月24日举行的中国航海日“航海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论坛上,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结合《中国水运史》《中国水运工程建设实录》的编纂工作,介绍了新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成就,阐述了中国水运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