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台湾校友会会长 黄三德“治未病”出自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意思是,最高明的医生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中等的医生治疗将要发生的病,而普通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病。
《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今年以来,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紧紧围绕清廉日照建设,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廉政教育体系,按照“五六七”总体思路,着眼“治未病”,打出“组合拳”,强化“不想腐”,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原标题: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首先要运用好“第一种形态”,即“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8月16日,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长宁直播访谈邀请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施敏,做客愚园路电台,与大家共话“身边的好医生”。
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药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几千年来在保障国民的繁衍生息和身心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4月26日上午,推进“健康四川行动”倡议暨四川卫视《华西论健》节目开播仪式在四川广播电视台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健康行业、媒体的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向全川发出推进“健康四川行动”倡议,倡导通过全民参与、共享共建的方式,共塑“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新格局。
原标题:以“治未病”呵护全民健康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国98%以上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89%以上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置了治未病科,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10月26日新华社)治未病,对于这个逐渐热门起来的医学概念,很多老百姓并不是十分地了解。
邓铁涛是中国中医内科专家,在8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他提出五脏相关理论,开展一系列对现代中医学发展有影响的研究。“纪念邓铁涛国医大师诞辰108周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邓铁涛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研修班”当天在广州举办。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黄渤海新区把“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挺在前,三点发力、四方联动、N元共治,全力构建“治未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周期工作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化解在最基层 调处在萌芽时日照找准基层矛盾调解“金钥匙” 做好社会治理“大文章”记者 郑玥 通讯员 王景勋“走走走,我们到社会治理中心去,叫人家调解员给咱评评,到底该咋办。”原来,日照市东港区的两位市民因车位问题产生口角,争执不下时突然想到最近日照很“火”的社会治理中心。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潍坊市昌乐县乔官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整合调处资源,重塑法治秩序,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一站式”调处为途径,以法治建设为保障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性循环。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感受到了中医药的魅力。据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的10月11日是“世界中医药日”。
诉源治理是以人民群众诉讼权利保障为脉络,有机整合各类预防性法律制度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从纠纷源头开始实质化解未发及已发诉讼,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的关键一步,是彰显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