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这部中国古代第一流的长篇小说产生于十六世纪的晚明社会,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已得到了充分肯定。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已从不同的角度——比如:从社会学、政治学或经济学的角度不断地对它进行纵深的探讨。
我叫西门庆,我的名字和潘金莲一样,相信你们都耳熟能详。我一生一直都在努力奋斗。我父母早亡,父亲西门达死前给我留下了一个生药铺。身为孤儿的我以一己之力,奋斗成为清河县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先后拥有了4家店铺,除了原先的生药铺,还有当铺、绒线铺、缎子铺。
西门庆对吴月娘说道:“我死后你若生下一男半女,你姊妹好好待着,一处居住,休要失散了,惹人家笑话。”我们注意到,此时的西门庆现在最担心的居然是,自己一旦撒手人寰,身后的这个大家庭如果分崩离析、鸡飞狗跳,会让别人看笑话,看来西门庆的骨子里,跟我们现在大多数国人一样,说到底也还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在明代,金瓶梅的传播圈子仅限于手稿或抄本流传于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手中,如明代著名的:“后七子”之一王世贞、董其昌都曾传阅,著名才子袁宏道在看了金瓶梅前半部后,给堂弟袁中道写信:“近有一小说名金瓶梅,极佳”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