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有处“燕然”石刻文/杨昌坤新晃有处“燕然”石刻,位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兴隆中学的侧山湾。裸露的丹霞岩壁上,两个“燕然”隶体大字,笔力雄浑,字迹饱满,刻功苍劲。“燕”字高81厘米,宽76厘米,“然”字高67厘米,宽79厘米。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咪佳 通讯员 沈佳琪 马思琦唐诗,怎么成为艺术品,并展览出来?今天,第四届“唐诗之路”艺术展在北京书画频道美术馆开幕。现场,一件高高悬起、盘旋而落的30米长卷,吸引了很多观众停步打量。
在经过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一带时,不料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二人便就近躲到一处断崖石壁下避雨。杨方教授向记者补充道:“在《后汉书 窦宪传》中曾经记载了东汉时期,朝廷派出窦宪与匈奴大战并取得了胜利,一同前去的史学家班固便当场在燕然山上写下了这首《封燕然山铭》,命人刻在了石壁上,可是后世没有办法确定燕然山的位置一直没有找到这块石壁,今天终于找到了!
悬崖书20世纪90年代初,蒙古中部杭爱山脉突然遭遇暴雨。来自蒙古的牧民兄弟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下避雨时,意外发现了山上刻着的奇怪符号。虽然他们看不懂一个字,但这些符号在雨后的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显然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石壁铭文的消息被层层报道,惊动了蒙古政府。
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解读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国舅窦宪率大军征伐北匈奴,大破北匈奴后所刻摩崖勒石。经过认真辩识,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燕然山铭》,是中蒙合作所获重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