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汉阳一中,迎来了一批很特殊的同学,他们早上6点半到校,与高中生们一同早读、做早操、去食堂吃早饭等,直到晚上9点半上完晚自习才能回家休息。每个教室最后面都坐着一名“大同学”,他们就是学生家长,每天轮流来孩子所上的班级陪读。
书声郎朗的教室里,女儿伏案读书,父亲静坐身后,时而俯身指点,时而扶正身姿……这一场景,最近一年多来,一直在夷陵区小溪塔二小的教室里上演着。8岁的女儿卢思怡,一名先天脑瘫患者;40岁的父亲卢海空,一名夜班“的哥”,坚持“白班”陪读。
有的家长表示,自己已成功晋升为“全能型高级陪读”,不仅重新学了语、数、外,地理、历史、生物的知识点也“捡”了起来。孩子上网课姥姥当监听萨尔图区居民李先生和妻子工作忙,疫情期间也一直上班。李先生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开始上网课以后,一直是孩子的姥姥负责监督,李先生和妻子晚上下班后再进
曹刚/文一名初中生,因课堂纪律问题,被老师多次批评并要求:请家长到校,在教室陪读一天。学校的本意是让家长更直接参与课堂教育,观察孩子表现,体会教师苦衷。此外,家长坐进教室,对学生也有一定约束力,让他们更守规矩。如此陪读,或可治标,恐难治本。一方面,转移矛盾,不利于家校沟通。
原标题:“陪读妈妈”走进课堂学技能安徽日报记者 唐欢9月9日下午3时,在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租房陪读的李小妮,赶到镇上的百合职业培训学校参加面点制作培训。李小妮的孩子在毛坦厂中学就读,她辞了工作全职陪读。孩子早出晚归,她一人待在出租屋里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过去五年,青海省西宁市的刘建波陪着儿子从初中读到高中,然后父子俩一起参加了高考。儿子刘傲寒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博连读,刘建波也过了一本线,被广西师范大学录取。“学霸父子”被传为佳话,一时引发广泛关注。
因材施教,有一类老师叫做陪读老师,他们专门为特殊儿童提供入校的陪读教育,帮助孩子提升与人沟通的能力、适应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近日,海淀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支持了陪读老师要求家长支付劳务费和违约金的诉讼请求。
都说名校学习氛围浓厚,浓厚到啥程度?不仅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勤奋认真的学生,就连喵星人也纷纷变身“学霸猫”。在广东仲元中学,有一群人见人爱的猫咪,它们或蹭课,或陪读,甚至陪着老师批卷子,哪里有人就往哪里跑,妥妥的“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