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我们这里有一个风俗,就是初五晚上一个村子的人坐在一起聊天玩闹,那天实在是没什么事做,我就和一帮女人就坐在一起唠嗑,因为我喜欢一些邪门事情,我就会故意找个话茬儿,刚好我姥姥也一起坐下来,于是我就让我姥姥给我们讲讲老一辈的事,她笑呵呵地说:行,反正也没事,就跟你们讲讲。
今天放下书,和奶奶和爷爷聊了一个上午,从奶奶小时候的1930年代开始:奶奶只有几岁的时候,军阀乱战使得民不聊生 . 奶奶从萧山头棚附近,乘船迁徙到北海岸的海宁,最后在海盐定居。那个时候迁移的人很多,所以嘉兴人还是有的, 说话带着绍兴口音,这些人应该是当年迁徙的那群人的后裔。
从前山边的小村落中,有四个小孩子,他们的父亲上山砍柴补贴家用,由于走的太深了,不知道被什么吃掉了,就发现带着血迹的衣服。这四个孩子跟着母亲生活,最小的老四又白又胖是个男孩,老大聪明伶俐是个女孩,母亲溺爱儿子,不喜欢闺女。
因为家庭的缘故,小时候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湖南中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崇山峻岭,每个村落如星辰般散落在各个山沟,山岭或者稀有的盆地,每当夜幕降临,一座座大山就像一个个漆黑的怪兽,满耳只剩下各种稀奇古怪的鸟叫虫鸣。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以前一个学校里,都是走读生,因为学校比较小,没有多余的空间睡觉,所以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回家,并且还要每天晨跑,有一天早上天空下着雨,全是乌蒙蒙的一片,学生们开始了这天早上的晨跑,等到跑到学校太阳都已经生起来了,回到教室的时候,老师开始清点人数,怎么数都是少了一个人,老师问其他同学,同学们也都说没有看见,于是老师通知家里人帮忙找,后来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当时的警力没有现在的发达,事件报上去也没有太当回事,然而正当父母都放弃寻找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那个孩子已经死了,据说是一个老者发现的,发现他时,他是吊在树上的,全身一身白色,据老者说,他那天是去山上打柴,远远的便看见那边的松树上站着一个人,他便好奇走过去看,心想谁会怎么无聊,大早上站在树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个人是吊在树上的,并且已经没有了呼吸,身体已经硬了,于是便通知了他的家人,等到家人敢到的时候,怎么看都觉得奇怪,因为毕竟是在山上 ,为什么孩子脚上穿的鞋却没有一点污渍,连鞋底都是干净的,而且衣服上也没有一点污渍,况且这几天一直都在下雨,怎么也不可能这么干净吧,据老人们说有可能是招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从而丟掉了性命。
婚后相伴61年,若用一句话来概括,汪文学沉思一番,只说了三个字——不容易。不容易,背后是道不尽的千言万语。汪文学是江苏苏州人,老伴丁元桂是山东日照人,60多年前,两人跨越千里,在湖南长沙相识、相知。然而时代波澜激荡,他们婚后的生活历经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