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习俗,是中国人民一年到头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辛苦工作了一年,在不同的地方打拼,为的就是过年时能够踏踏实实的回到老家,能够为守在家乡的父母和孩子,买回他们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
十几年来,每到春节就有两个相左的声音争论不休,没错,就是关于禁放鞭炮。早在1993年,就已经有人提出禁放鞭炮了。2010年到2015年,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连续五年提出禁放鞭炮。随后北京率先发布了部分城区禁放鞭炮的政策,随即各省市纷纷效仿,只不过各地区执行的范围和力度有所不同。
为什么禁放鞭炮如此坚决,反对的声音又为何如此强烈?每到春节时,关于禁放鞭炮的话题总是成为争论的焦点。有的人坚决支持继续燃放烟花爆竹;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禁放鞭炮是环保与安全的必然选择。这一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早在1993年,就有提议提出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想法。
兔年春节临近,烟花爆竹“禁”与“放”这个老生常谈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多家媒体再度发声讨论烟花爆竹的“禁”与“放”。00:361月15日,央视新闻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条短评视频。
从2015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在权衡环保的重要性时,发布了禁止在过年期间燃放鞭炮的文件。自从这个决定发布以来,就遭遇到了社会各界大量的反对声音,7年多以来,人们纷纷呼吁恢复过年期间燃放鞭炮这一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