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家极讲辈份、身份,什么人在家做什么事,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姿娘仔嫁入夫家便需操持家务、侍候翁姑、相夫教子、逢年过节还要拜老爷(保佑家宅兴旺)。因此古时的潮汕姿娘,必学的有五件事,分别是洗衣、做饭、理家、绣花(包括裁衣制衣)和拜老爷。
【关注“潮汕人爱潮汕”,让外地人了解潮汕,让潮汕人更懂自己!】在外地人的第一印象中,潮汕人是最迷信的,没有之一。但是没想到听到潮汕人拜“老爷”(指各类神、佛的纺称)时的第一句就直接被打脸了。很多外地人认为在潮汕地区到处可见的祭拜是迷信的。
一提起潮汕人就知道他们喜欢拜神,认为潮汕人非常迷信,自从学了科学知识之后,有段时间,觉得拜神特迷信,科学知识可以解释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但游神拜神也只是民风民俗,特别是工作之后,去云南,藏族那一带旅游之后,改变比较深,藏族对佛的信仰度不是潮汕人对拜神的信仰所能及的他们的房子很像潮汕的老爷宫,朝拜到西藏是他们的追求。
潮汕今年正月算是在抖音火了,经常能刷到闹热迎老爷的视频,伴随着英歌舞、扛标旗、舞龙舞狮等等的民俗活动,算得上是一大盛事了,特别是当别人都在上班的时候,潮汕人还在闹热迎老爷,仿佛年还没过一样,这让很多外地人很是羡慕了。那作为一个外地人,你知道什么是闹热吗?
“老爷”是神明的统称,表达了人们对神明的畏惧和敬重,有较浓厚的封建色彩,因为“老爷”就是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借用到了拜神之事上.需要清楚的是,“老爷”是指大大小小的神,并不包括魔和佛.神是介于魔与佛之间的一种超人的神秘力量.平日里家家户户要按风俗“拜老爷”,准备贡品、檀香、金银元宝等纸,按照一定的程序祭拜,向“老爷”表达愿望并祈求得到成全.每家每户都设有“老爷”的牌位,在家里就可以供奉,上了等级或不用常拜的神设在公共祭拜的“老爷宫”里,妇女前往祭拜.“拜老爷”在以前,可以说是婚后女子的“专利”,哪个媳妇若不会拜神,肯定会受到婆婆的指责.
三、地主爷潮汕地区很多拜神的人都分不清伯爷和地主爷是不是同一个神,也是混为一谈,这也着实让我弄不清头向,幸亏伯爷的著作山海经给我说得清楚,伯爷我在后面介绍,这个地主爷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句龙,神农是发现庄稼的,伯益是管山林野地的,而它是管种庄稼的,创业难守业更难,更容易默默无名地存在
迎老爷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汉族民俗祭祀文化活动,潮汕人称神仙为“老爷”,当地汉族民间是多神崇拜的,各村都有自己的神。每年年初,潮汕地区都有迎老爷的风俗。就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到村子里游行,在一个地方举行拜祭仪式,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
【来源:广州日报】“乒乒乓乓、咚咚锵锵……”这是出现在粤韵杯作文五六年级组一等奖作品中开头的内容,作者是就读于广州市启明学校的罗灵驰同学,虽然是一名视力障碍学生,但依然不妨碍她参加比赛并获奖。那是几年前的一天,罗灵驰在潮汕过元宵节,恰巧赶上潮汕民俗活动“迎老爷”。
把白萝卜,厚合,葱,蒜,韭菜,芹菜,春菜,各采集一小撮,洗净,放于加油的热鼎爆炒而成,食之有各种味道,甜、涩、苦、香、辣,好像生活的各种滋味,开春先尝个遍,新的一年也就不会遭受磨难挫折,万事畅通如意,心想而成。
新华网发 郑坤汉、佘建新摄新华网发 郑坤汉、佘建新摄潮州的民俗活动,不论你是本乡人还是外乡人,不论你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只要你到了现场一定会在脑海烙上深深的印记。就大多数地方而言,过了正月十五就算过完年了,而在潮州却又进入了过年的一个高潮。
【来自微信公众号:乌托没有邦第005篇文章】小时候的世界很小,我们走到哪里都能相遇。离家后,世界变得很大,我们再也没有见面。我稀里糊涂长成了现在的大姑娘,走到了热闹的大城市里,却在久别之后,惦记起家乡“闹热”时的盛况。说实话,你多久没回家看“闹热“了?
新华网发 郑坤汉、佘建新摄新华网发 郑坤汉、佘建新摄潮州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凝结了历代人的智慧,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方式,寄托人们祈求生活美好的愿望。正月里就大多数地方而言,过了十五就算过完年了而在潮州却又进入了过年的一个高潮,多个乡镇迎春活动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