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却依旧热闹非凡,充满着温暖与生机。这个周末,约上两三个好友,一起去看看动物们如何惬意过冬。园区饲养的动物达102个品种、892只,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动物,包括萌萌的大熊猫、优雅的黑天鹅、活泼好动的猴子、威风凛凛的狮子等。
眼下正是冬闲时节,可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的村民们并没有闲下来,在村里的反季种植大棚里,随处可见忙碌的村民们。近年来,文钟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户开展设施农业建设,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通过承接城市居民周末休闲采摘,让冬闲的农户忙起来,腰包鼓起来。
22岁的黄明阳第一次发现,冬天也能像夏天一样忙碌。黄明阳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居力很镇红心村的村民,往年他在夏天忙着外出打工,到了冬天返乡后则是“猫着没事干”。而这个冬季,作为雪村滑雪场的安全员,黄明阳每天都要上岗工作,过年期间也没休息。雪村滑雪场位于红心村外的山上。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5日电(记者魏婧宇)22岁的黄明阳第一次发现,冬天也能像夏天一样忙碌。黄明阳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居力很镇红心村的村民,往年他在夏天忙着外出打工,到了冬天返乡后则是“猫着没事干”。
内蒙古气温一路走低导致当地民众不得不在家“猫冬”,不料外地游客却组团来这里“撒欢”。呼伦贝尔市民张东喜接受采访时说:“天气太冷,当地人几乎不出门,即使出来也得开车,但是雾气太浓,能见度低,白天都得开着车灯行驶,要不然什么都看不见”。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4日电 题:“猫冬”变“忙冬” 内蒙古大棚经济渐升温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曾经,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生活的写照。如今,暖棚种植一改农户农闲时节“猫冬”的旧习俗,为冬日里的乡村增加了活力和“财力”。图为好友相约共享冬季采摘乐趣。
设施农业蓬勃发展发展势头高歌猛进俗话说,进了冬,万事空。冬季本该是农闲时节,但通辽市开鲁县冬闲人不歇,设施农业反季种植、加工企业满负荷运转……全县上下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奏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响曲”。棚外天寒地冻,棚内生机盎然。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0日电(记者贝赫)冬至将近,随着大兴安岭南麓的雅鲁河逐渐封冻,扎兰屯冬泳基地迎来一年中最火热的时节。19日,第十四届大众冰雪季2024年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大众冬泳挑战赛在这里举行,来自香港、浙江、辽宁等地的17支代表队、137名运动员参赛。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前几天,2021年的首个寒潮来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冷上加冷多个省区市气温创下新低在这样寒冷、压抑、萧索的日子里无论是雪虐风饕的北方还是阴湿寒冷的南方大多数人都更喜欢在家里“猫冬”看书、睡懒觉、刷手机……但放眼全中国其实各个地方的人们都有着极具特色的过冬方式采冰
15日上午10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牧民巴图苏和换上蒙古袍,放起动感的蒙古族传统音乐。随后,他走出蒙古包、迈起舞步,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于17日在呼伦贝尔开幕,3700余名运动员将参加176个小项,是历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一届。
呼伦贝尔市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造雪机正在雪道上造雪。李佳 摄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营子镇小口子村村民正在加工干粉条。乌力更 摄由中铁二十局承建的包银高铁乌海段项目没有因寒冷而停歇,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记者 郝飚 摄在满洲里站集装箱场内,龙门吊正在装卸作业。
“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这是以往农民一年的生活写照。但如今在内蒙古通辽市,以往的“冬闲”正被眼下的“冬忙”代替,各地农民群众通过编织技艺、打起零工、大棚种植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过起了不一样的“农闲生活”。
如今内蒙古最出圈的城市,毫无疑问是被整活出一个宇宙的通辽,这座面积59535平方千米,人口285.31万的城市,在介绍世界各国的网络视频里,变成了领土和人口的“计量单位”,梗背后是凭借东北味儿幽默解说迅速走红的UP主小约翰可汗,和赋予他特质的家乡——比东北更东北的通辽。
图为航拍的大明镇城里村,部分村民家屋顶安装了光伏板块。孙康 摄 中新网赤峰12月4日电 题:内蒙古村民“绿色”致富小妙招:出租房顶、借光生金作者 奥蓝 史子龙 单德志初冬时节,寒意渐浓。在大明镇,农民们大都结束了一年农忙,生活平静而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