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她们》里,阎连科写了四代人:他家族中几乎所有的女性,他年轻时的几个相亲对象,还有他通过采访搜集到的一些身处边缘的女性的故事。他写她们哭,写她们笑,写她们的沉默和疯狂,写她们的隐忍和醒悟。
以前从没有读过阎连科先生的书,这几天在网络上粗略地看了他近十本小说简介。看完后,说实话正人惊呆了,阎先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吗,看他的作品我真有种穿越回上世纪初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那里不断发生着愚昧无知、神秘可怕、荒谬离奇、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今年的四月十七日,我随意大利的国家电视台,回我老家拍一部关于我的成长与写作的纪录片。因为这件事情,又想回去看看母亲,也就怀着一种对拍摄的感念,领带着一行几人,赶着绵绵细雨,从北京到了田湖。这也才渐次突兀地感觉到,田湖还叫做田湖,但已经不再是我记忆和写作中的那个田湖了。
阎连科的《她们》是一本长篇散文。这是继《我与父辈》《田湖的孩子》之后,阎连科又一本自传性作品。这个时候我已经意识到应该寻找自己的文学个性,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之上,开始借助一些想象和寓言,然后就有了《黄金洞》、《天宫图》、《年月日》,包括后来的长篇《日光流年》。
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和热播剧《三十而已》,引发了大众对都市女性群体当下生存境况的关注。著名豫籍作家阎连科在新书《她们》中,书写了家族中几乎所有的女性,试图阐释在这一百年的乡村历史进程中的女性命运。
上世纪中期,一批年轻的中国女性曾积极投身生产建设,她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被称为“铁姑娘”。距离上一本散文集《我与父辈》十年,2020年5月,阎连科散文集《她们》出版。《她们》写到了阎连科家族的女性、他本人几次相亲接触的女性,以及家族以外的七八位河南老家的年轻女性,三十多位女性共同构成了他笔下的“女性谱系”——“她们既是作为人的女人,又是作为女人的人”。
谷乐 | 文今年十月阎连科获得了卡夫卡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该奖。他在获奖演说中说:“我是上天和生活选定的那个特定感受黑暗的人。”阎连科在颁奖现场演讲阎连科的家乡在洛阳嵩县田湖镇,这里也是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的故里。他的小说《坚硬如冰》的故事发生地便是二程故里“程岗村”。
一个中国作家——阎连科,在美国一个大学颁发的文学奖颁奖会上讲 一个故事:在那个村落里,有位母亲七十多年来,无论是在电视上或是村人的谈论里,当大家看到或谈到中国与日本的仇杀历史时,那位母亲总会记起1945年,日本军队从中国败退时,一位穿着破烂、身上挂彩的日本士兵,拄着拐杖从口袋里摸
对于阎连科这样从穷苦中走出来的男作家,成长中的“她们”之恩真是一辈子还不完的笔债,永远歉疚又痴迷于这种悔意,就像J.D.塞林格的小说《为埃斯米而作——既有爱也有污秽凄苦》这个题目里所包含的复杂感受。《她们》算是阎连科最淋漓尽致和直白地抒发了这种感受的作品,不全是爱,也不全是忆苦思甜。
2016年度国际布克奖今天上午在伦敦揭晓。46岁的韩国女作家韩江(Han Kang)凭借小说《素食主义者》(The Vegetarian)成为赢家,并与这本书的英文译者共同分享了5万英镑的奖金。在此前公布的6部入围作品中,中国作家阎连科的《四书》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