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时拍摄的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附近的一处火车站,有很多来往乘客,他们大多都打着赤脚,30年代时拍摄的屏边县滇越铁路五家寨的人字桥,始建于1907年3月10日,1908年12月6日通车,这座桥是滇越铁路上的重要工程,朋友的爷爷说,当时为了修建它牺牲了八百多人。
作者:一远的天空近日在网上看到一些怀旧的照片,尤其是一些上山下乡的图片,勾起我对那段时光难以忘怀的记忆。当时正值青春年少,不觉时光宝贵,生活是甘是苦,均一笑置之。那年我十八岁,高中毕业“文革”尚未结束,不知前途在哪。
70、80后长大后是很辛苦的一代人,但是我们的童年,少年时光那时充满着欢声笑语,天真无邪。可是70、80后我们现在的孩子们不缺吃不缺穿,甚至有很优越的生活,但是却从小感受到了各种压力,我很想我的孩子们回到我们那个年代去体验一下我们的童年。
“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还不到二十岁,刚从德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离县城三十里地远的梁家中学任教,因为那时乡村中学缺少科班毕业的专业物理老师,学校领导决定让我担任初三四个毕业班的物理教师。
恰逢2021年的高考季,北京知青赵洪亮老师给我讲述了他在陕北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他说他在陕北插队落户生活了八年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参加了高考,取得了二百八十二分的成绩,他才离开陕北农村迈入了高校的大门。说起当年参加高考的经历,赵洪亮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这组照片美好到让人落泪:回不去了,80年代的中学青春。看完泪奔了,真的回不去的青涩岁月。自己的衣服都是捡的哥哥的,夏天午休为躲学校检查和老师捉迷藏,偷家里的粮票换冰棍,最喜欢吃小豆的和红果的,最喜欢喝的是北冰洋汽水,冬天到了借了辆板车和哥哥下午四点排队买大白菜,晚上七点才装车,好几百斤,一个骑一个推,到家搬完9点多了,妈妈做的饭最香,现在只能在梦里回味。
在中国人的心中,普遍都有一种浓浓的怀旧乡情,甚至是一碗酒糟汤圆都能勾起无限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于旧年代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感,毕竟这些怀旧的事物承载着的是人们忘不掉的青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