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韶山冲笼罩在一片金黄的稻香中,远处,山峦叠翠,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在这宁静祥和的景象背后,却弥漫着一丝淡淡的离愁别绪,17岁的少年毛泽东,即将告别熟悉的故土,踏上前往湘乡东山高等小学求学的道路。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放眼全球装世界,勇挑重担为人民。附:贺 阳 阳 十 岁 生 日。——爷爷赋诗二首寄美好祝福语。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
近日湖北卫视正在热播大型史诗电视剧《毛泽东》,1910年,17岁的少年毛泽东根据父亲毛顺生的要求,开始到米店做学徒,因整个湖南闹米荒出现了抢米现象,给从事大米贩运买卖的毛顺生带来了灭顶之灾,整整一船米被抢劫一空,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一下子急得晕了过去,一向十分孝顺的毛泽东跑到山上的寺庙里磕头求助菩萨,求来香灰欲给母亲治病。
据今日头条产品“蕃茄畅听”有声书《毛泽东传》等介绍: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总共在校读书十三年,其中六年在旧式学堂私塾读《四五》《五经》等古籍,七年在新式学堂小学及师范等学习新知识,包括在长沙第四师范及第一师范一共约六年的学习。
1910年,一个湖南口音极重的17岁少年背上行囊离开家乡,这个青春期的少年此时何等意气风发,想要去见见这个广大的世界,这使希望他继承家业的父亲有些恼怒,少年写下一首诗向父亲表明心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认真读唐诗、宋词和毛泽东的诗词作品,都会深有感触:伟大领袖毛主席诗词所表现的格局、志向、道德、智慧与气魄远胜唐诗代表骆宾王、李白、杜甫和宋词代表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那仇视毛泽东、蔑视毛泽东诗词的一些小文人,那就是无知、无耻与无赖,是不自量力,自取其辱!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但大家想想这得是多喜欢看书,期间接触了李漱请老师,虽然并未正式教过他,但因为他经常给毛泽东讲述外面的所见所闻以及变法维新的故事,以及借了很多书给他看,他们也成了志同道合的师友,后来又去到法科学生毛岱钟看了很多关于时论和新文化的书,更加坚定了毛泽东想要读书的心,于是1909年秋天在毛泽东多次要求下最终同意他复学了, 当时复学的叫乌龟井私塾,老师正是这位毛岱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