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枣庄市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助力强工兴产”新闻发布会,枣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厚兴作新闻发布。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稳就业贡献大、经济拉动作用强。
秋阳杲杲,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正源源不断将光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光伏板下同步规划建设现代化高标准鱼塘,水波荡漾、鱼虾成群。华电滕州350MW农(渔)光旅智慧能源综合体项目现场 赵祥河 拍摄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荒草丛生、坑塘遍布的采煤沉陷区。
一年时间过去,在2024年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枣庄再度高规格召开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总结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乘势而上推动“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取得更大成效。
山东省枣庄市因煤而兴,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随着煤炭资源逐步枯竭,枣庄市2009年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由此枣庄这座“百年煤城”,开启了擦去煤灰的转型之路,让我们一同点亮资源城市转型“枣庄样板”。
运河之水,潮奔浪流;抱犊山下,蓬勃生机。过去一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集中精力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突破园区、育强企业,推动全市经济运行保持“进中提速、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数字”是努力最好的证明,也是汗水的见证。
鲁网3月25日讯枣庄,这座百年煤城,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蝶变。在面对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时,枣庄积极推动新能源代替旧能源,探索出了一条平衡发展经济和支柱产业转型的新路,内生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孕育新产业、重塑新动能。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鲁南大地上时,运河之畔的枣庄,万象启新,转型发展正当时。伴随着低沉的嗡嗡声,一架大型重载无人直升机正在枣庄低空经济动力谷进行载重试飞。“这款FWH-1500无人机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制造,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90公里。
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和强国之基。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枣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和必然趋势。政策如何引领?如何科学布局?项目怎么带动?6月27日上午,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杜飞廉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聚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情况。
编者按:当前,枣庄市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全力壮大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两高四新”为主体的“6+3”现代产业体系,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步伐不断加快。
运河奔涌,诉说转型足迹;榴实正红,见证攻坚征程。过去一年,枣庄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深入践行“五个一”发展思路,认真落实“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部署安排,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趋优”的良好态势。
10月23日,人民日报推出专题稿件《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成效明显》,深入介绍枣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扎实推进生态治理,实现由“一煤独大”向接续替代和多元支撑升级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成效明显人民日报记者 刘志强过去是煤矿塌陷地,如今变身光伏项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