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轻人还是会选择去自习室学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论是大学生还是正在找工作的人,都在不停地学习,有部分人群是出于某些兴趣主动进行相关学习的,大部分人群去学习主要是迫于外界形势,因为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没饭吃。
华璐月“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我们下午没有课,这的确挺爽的,我一大中午早早的跑去上自习……”多年前,一首《大学自习室》曾火爆网络,搞笑的台词和旋律,唱出了大学自习室的种种趣事。如今,大学自习室又“上新了”:不少高校纷纷开设通宵自习室,期末周的通宵自习室更是一座难求。
哺乳期妈妈的中年焦虑、职场停摆期的北漂心声、刷夜学习备战的考研人……从70后到10后,在2020年年末,新京报记者走进城市付费自习室,对话那些愿意为环境买单的人。我就想花钱买一份安静的学习环境从休息区往外看,城市的熙攘尽收眼底,这是位于朝阳区惠新西街的一间付费自习室。
“现代年轻人读书多喜欢有‘仪式感’,看到旁边人都在奋笔疾书,更有学习氛围,感觉更‘燃’。”小唐记得,刚开业时有一名家住鲤城区常泰街道华塑社区的高三女生,高考前最后几个月,每天早上6点多从家里出发坐公交车,7点抵达自习室学习,“她每天带自己做的午餐过来,中午不回去,一直读到晚上10:30。”前不久高考成绩公布,该女生也开心地告诉小唐:“考得不错,钱没有白花。”“小区里也有居民每天到自习室备战考研,还有人为了方便来自习室,特地到这个小区租房。”
不K歌,不追剧,而是选择不断地“充电”、考证。来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共享自习室”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下午5点,小虹来到位于虹口区四平路上的“时不我待自习馆”,它藏身于一栋有些年头的商务楼内,离地铁站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此时,好几个上班族模样的年轻人与小虹一同进了电梯。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文图2020年12月24日夜,大学南路的24小时自习室灯火通明。书页翻动的声音、笔尖摩擦纸面的声音、椅子挪动的声音、故意放轻的脚步声……通宵奏响的微型交响曲,印证着两天后研究生考试的重要意义。
作者:文峰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落下帷幕。我们要祝福莘莘学子,祝福他们梦想成真,祝福所有的努力都能有应有的结果。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了377万。相比去年,报考人数又增长了36万,再创历史新高。其竞争激烈程度自不待言。考验如火,淬炼真金。
在自习室学习,能够最大化的把生活中可能造成干扰的因素全部剔除,而且大家一起学习,也会更有氛围感,不会觉得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同时娃也能看到不论是同龄人,还是哥哥姐姐,乃至叔叔阿姨都在持续学习,耳濡目染地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