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百合花镀金,也不必给玫瑰花镶钻。”这是英国著名文豪莎士比亚的一句至理名言。百合花本来已经足够美丽了,如果再给它的外表镀上一层金,难免显得艳 俗。而玫瑰花本身已经很艳丽,再镶上钻,就会变得俗不可耐。这句话是想要告诉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
一次拍卖会上同时拍卖了齐白石和女弟子郭秀仪的《耕牛图》,两幅画初看几乎一模一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郭秀仪的《耕牛图》比齐白石多了几笔人和水牛的倒影,就是这细微的差别,让两幅画拍出了天差地别的价格,齐白石764万,郭秀仪63万。
艺术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尤其是书画和绘画,几乎从古时候开始,就是文人雅士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象征,在中世纪的欧洲开始,人们常把绘画称作是“猴子的艺术”,因为它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临摹的自然艺术,古时候的人们认为,绘画就是模仿场景,模仿的越真实,技术就越高超。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形式,就以美术来说,我国的作画形式是以意境为主,而国外的作画形式以写实为主。齐白石的女弟子就曾因没有看到“留白”,画蛇添足地增加了几笔,结果却让一幅画的价格从764万变成了63万。
天地本不全,万物皆有不全之理,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世间万物若是太追求完美,或许会适得其反。比如知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曾经有一幅画,女弟子以为师父尚未画完,便在临摹的时候用心添了几笔,却让卖价大幅度缩水,从原本的764万变成了63万。
图为齐白石齐白石的大名想必没有人不知道,他可是国画的代表性人物,齐白石笔下的山川鱼虾都只是寥寥几笔,但无论形还是神,都无人能够超越,历来有许多人临摹效仿齐先生,但结局都并不怎么如意,大多形似,但却缺少他的神韵。
选材要严,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灌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鲁迅齐白石,作为近代中国的绘画大师,就连世界著名的画家毕加索都曾赞叹齐白石的画技,他画中的游鱼虽然并未上色,但却能够让观者看到画中的长河与游鱼。
绘画这东西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多一笔可能画蛇添足,少一笔就显得寡淡,必须刚刚好才是最好的画,我国著名美术大师徐悲鸿曾给郑板桥的《竹食图》添加过6笔竹叶,这6笔加上去让原本就还不错的竹子看起来更舒展了些,《竹食图》身价倍涨,被拍卖出3500万的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