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郑州:中华文明之黄河文化的核心区域,曾经的“历史中心舞台”,“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古战场你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的那首经典诗句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河流是缔造文明的血脉。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历史文化名城郑州,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实证之地,地处黄河之滨,天地之中,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冲。厚重的历史文化,养育出无数名家,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或为政一方,或著书立说,或有勇有谋,或文采斐然。
开栏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各地博物馆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注重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郑州金水河畔,有一座子产祠园,是为纪念春秋时郑国宰相子产而建。历时近300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之一,群星闪耀,百家争鸣。而子产这位郑地名人,被清朝学者评价为“春秋第一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子产像。
郑州商城是商朝第一个都城。已有3600年的建城历史了。3600岁的商都,居“天地之中”,它西依嵩山,北临黄河,是浩然博大的山水之城。嵩山谓中岳,又位居“天中”,两个“中”字,便有了地理概念和政治概念。地理概念是谓中国的中心;政治概念是谓历代帝王以此为“天中”而望天下四方。
开栏的话:“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河南省会、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实证之地,地处黄河之滨,天地之中,脚下踩的更是3600年前的商城遗址。
郑州,这座承载着华夏数千年历史的城市,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传奇故事。大河村遗址宛如一座 “星空下的村落”,面积约 53 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 12.5 米,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从距今 6800 年至 3500 年,持续时间之长令人惊叹。
先秦时期就有许多典籍史书文学作品偶有描述,传说故事那就更多了,什么三皇五帝、诸子百家,多少都留下了些痕迹,但那毕竟不是信史,也不系统,缺乏说服力,再加上线索繁杂,以俺这点儿墨水整理那是相当的吃力,就不去费那个劲了,咱就自秦汉说起吧:秦汉时期。
中华儿女多以龙的传人自居,虽然中国地图目前看着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公鸡,但细翻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宝鸡、咸阳、洛阳一线为秦岭,向东北经中条山、太行山、燕山到北京,整个山形地势状如巨龙,北为龙首,中为龙腰,西为龙尾,这些地带出过帝王,或能够安葬帝王、护佑王室后裔的山水之脉,历来被称为「中华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