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1月24日电(记者 孙丽萍)既能飞檐走壁,又见侠骨热肠……海派经典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连日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热演,首次以上、下本连演的形式完整登上舞台,展现了上海京剧院对经典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尝试。海派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重登舞台。
11月22日、23日,11月25日、26日海派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上、下本)将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这是2017年上海京剧院复排《七侠五义》后,该剧首次以上、下本连演形式亮相。近日,剧组正紧锣密鼓地在周信芳戏剧空间进行彩排。
阔别上本六年,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下本)昨今两晚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首演。一位忠实戏迷激动地表示:“20世纪80年代我才二十多岁,曾在劳动剧场(天蟾逸夫舞台)看过老版《七侠五义》(头本),这次看下本可是等了有四十多年!
机关布景,是以软景、硬景、立体景为基础,引进机械装置,加入杂技、魔术、声光电等特殊手法,表现光怪陆离、瞬息万变的场景并展示高超的武功、法术等,多用于神怪戏、武侠戏和侦探戏等。百余年前,随着文明大舞台、天蟾舞台、共舞台、三星舞台等新式舞台在上海的建造与使用,机关布景迎来黄金发展期。
杂技剧《天山雪》蝉联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和交响曲《上海》分别入选相关创作扶持计划;昆剧全本《牡丹亭》作为全国唯一一部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昆剧作品,在京演出反响不俗。
从“看遍山河锦绣”到“唱享可爱中国”这里,后浪奔涌,青春磅礴探寻文化根脉感受文明互鉴Z世代唱享江南大家好,我是来自东华大学传播学专业的陈怡雯。光绪二年,上海《申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图绘伶伦》的文章,其中写道:“京剧最重老生,各部必有能唱之老生一二人,始能成班,俗呼为台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