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鸡尾酒”,这名字听着带劲儿,是不是?电视剧《上甘岭》里,这玩意儿可是宝贝疙瘩,战士们抢着带,跟过年抢红包似的。为啥?这玩意儿威力大!枪卡壳了,沙子埋了,别怕,掏出“莫洛托夫”,管你是坦克还是碉堡,炸它个稀巴烂!可这背后,藏着一段让人心酸的历史。
430计划在1958年开花结果,推出了四辆划时代的原型车,他们的变速箱分别安装在两侧,只使用了约T-54引擎舱一半的空间,舍弃了克里斯帝悬吊系统,改用扭力杆悬吊系统,加上在三对路轮装上了液器悬挂装置,依旧沿用T-55的100mm炮,原先预定的复合装甲因赶工时间而未使用,只用了三层轧质装甲。
莫洛托夫鸡尾酒莫洛托夫鸡尾酒,实际上并不是酒,而是一种特制的燃烧瓶。说起来和做起来都很简单,就是将易燃的混合物,汽油什么的灌装进玻璃瓶里,使用时点燃,然后用力扔向目标。扔出去后,玻璃瓶击中目标,或者落地摔裂,里面的汽油等易燃物继续燃烧。
本文摘自[英]大卫·波特著,邢天宁译,【战争事典076】《二战苏军武器图解百科》反坦克步枪PTRD 和PTRS 反坦克步枪能发射14.5 毫米(0.57 英寸)子弹,虽然已很难对抗后期的德军装甲车辆,但该子弹威力巨大,并被战后的KPV 重型机枪采用。
在近代的各种暴动或者武装起义里,燃烧瓶都是出镜率极高的武器。燃烧瓶被誉为“穷人的手榴弹”,它出现的历史很早,古代战争时就有装着火油的陶瓶炸弹作为防御武器。进入20世纪后,玻璃制的燃烧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莫洛托夫鸡尾酒。
按照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的深邃洞察力,我们看到当前俄罗斯以北约东扩威胁自身安全为由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然而经过近三个月的苦战,不仅没有在乌克兰战场上达成任何战略目标,战事日趋持久化,引发国际局势和经济形势的剧烈动荡,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的严重对立,颇为讽刺的是,本意力阻北约东扩的俄罗斯万万没想到,乌克兰尚未解决,地处北欧的两个传统中立国瑞典和芬兰在5月正式宣布放弃中立,申请加入北约,这对于俄罗斯而言可谓始料未及、事与愿违。
“大锤”砸“鸡蛋”。进攻芬兰,苏军以为不过是举手之劳,然而却是一道难以下咽的菜……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苏联军队,有着一个难以忘却的伤疤。在二战初期,强大的苏军曾以装备大量坦克、飞机的百万之师进攻北方邻国芬兰,结果竟遭重创。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抗日军队和武装极度缺乏反坦克武器,只能够靠人绑着手榴弹去炸日本的“小豆”坦克,往往伤亡巨大而难以抵挡日军坦克的进攻。可以说,日军小坦克在华夏大地的猖狂,完全是因为抗日军队反坦克力量和战术更弱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