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广东文化元素登上央视舞台,并在海外展示,尽显粤韵风采。1月28日晚,随着谭维维热血而嘹亮的歌声,来自揭阳的普宁南山英歌队、富美青年英歌队组成的表演方阵激情起舞,舞姿刚劲,击槌有声,共同演绎中华儿女的豪迈与洒脱。
2025年1月20日,“粤韵新话” 乙巳蛇年新春展在广州太古汇盛大开幕,展览将从即日起持续至2月16日。本次新春展特别邀请了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精心打造了一场集当代视觉艺术、广府戏剧文化与深度人文解读于一体的艺文盛景。
随着乙巳蛇年的到来,广州新中轴线上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日前,花城汇购物中心推出了以IP花小吉及广府文化为主题的“幸运多一些”蛇年美陈展览。展览不仅展示了花小吉的活泼可爱形象,还融入了广府文化的精髓,整个区域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拍照留念。
先说说人类与蛇相爱相敬的历史吧,且不说《白蛇传》蛇妖的化身白娘子是多么美貌善良,也不提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里的“蛇人”故事里的小青是多么温顺懂事,就说咱们中华文化中象征着强大和吉祥力量的图腾“龙”,据历史考证: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龙形图案来自于约8000年前位于今内蒙古敖汉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为龙形堆塑,即用红褐色石块摆放的龙,全长近二十米,其外观为蛇形。
总台春晚歌舞《潮起舞英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1月28日20时,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用满屏新意奉上一道充满欢声笑语的文化大餐,向海内外受众送上乙巳蛇年的真挚祝福。
1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圆满完成第五次彩排。创意类节目、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武术、魔术等多类型节目精彩不断,四地分会场与主会场节目编排相得益彰,整场晚会传统文化与现代韵味兼具,艺术感与科技感相融,喜庆热烈,年味儿十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1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今晚,《到湾区过大年——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以下简称“蛇年湾区春晚”)在广东卫视及全网播出。蛇年湾区春晚在创制过程中提炼湾区民众关于“年味”的鲜活记忆,重点展现粤港澳三地对于年俗的在地传承。
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昨晚在广东卫视及全网播出。受访单位供图深圳新闻网2025年1月2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1月27日晚7点30分,《到湾区过大年——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以下简称“蛇年湾区春晚”)在广东卫视及全网播出。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张锐)1月27日晚7点30分,《到湾区过大年——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以下简称“蛇年湾区春晚”)在广东卫视及全网播出。晚会播出后,迅速引发广大网友好评:“广东这次抓住了流量密码。”“用中国的功夫打开世界的英歌!”“广东人的电子榨菜!
亲爱的宝子们,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家是不是满心欢喜,早已迫不及待迎接新年啦?过年期间,发红包可是一项备受瞩目的重要活动,尤其是在蛇年,一些细节更是要格外留意,让孩子们拿到手的不仅是红包,更是满满的祝福与好运。
“湾区春晚抓住了流量密码”“用中国功夫打开英歌舞”“广东人的电子榨菜上线了”“大湾区人的专属春晚”……在观众一片热评声中,1月27日晚,《到湾区过大年——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在广东卫视首播。
灵蛇贺岁,非遗添彩。1月18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承办的“非遗贺新春 赶个年味集”——2025年非遗年货大集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户外广场开市。本次活动是广东向市民游客发出“请到广东过大年”邀约后呈献的非遗活动大餐。
有些广东老人家对于生肖是很在意的。去年是龙年,他们催促年轻人抓紧生龙仔龙女;而今年是蛇年,他们却建议等等,明年再生马仔马女。我心想,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大喜欢做“牛马”的哦……那传统上,广东人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蛇呢?▲点击收看视频其实,从传统饮食文化来看,广东人并不讨厌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到湾区过大年——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录制。蛇年湾区春晚定档1月27日(年廿八)晚在广东卫视及全网播出。《到湾区过大年——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海报。
乙巳蛇年春节来临之际,广东大街小巷洋溢着喜庆氛围,融入蛇元素的新春文创产品成为独特风景,它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为“文化中国年”注入新活力,让人们在春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魅力。“蛇舞新春”系列文创:历史与当代的激情碰撞广东省博物馆文创店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