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春晚小品,对于一个90后来说,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句台词。1979年央视播出新春文艺晚会,1983年正式开办春节联欢晚会,1984年小品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当年的小品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
蛇年春晚的梗有哪些?撒贝宁和尼格买提轮流上热搜,张艺谋导演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机器人竟穿着花袄扭起来,还转起了手绢。还有王菲时隔七年再登春晚,依旧是带货王,耳饰像虾片,春晚还没结束,“春晚同款”就已经登上购物平台热搜。
2012年,没有赵本山的春晚舞台上。一个叫“郝建”的小人物,带着贱贱的,有点2的小表情,横空出世,狠狠抓住了全国人民的笑点。大家不知道为什么,他一本正经说着台词却看起来格外好笑,就像长在了笑点上。而“郝建”的饰演者沈腾一脸坦然,他很清楚这纯熟演技背后一路走来的不容易。
一年一度的春晚,终于播出了。阖家团圆的日子,看春晚好像已经成为了习惯。而每年晚会,语言类节目都是最受关注的。今年也不例外。昨晚的春晚一结束,八个语言类节目就引起了热议。1 年三十的歌小岳岳真的太搞笑了。不知道是之前设计好的,还是真的“赶时间”。
“(刷墙)谁让你刷里面,刷里面谁看得到啊?”“不在乎你是不是第一个鼓掌,但一定要最后一个停。”“坐凳子永远只坐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悬空,这才显得你对领导的尊重。”……今年央视春晚上,王迅、黄子韬、孙涛和秦海璐共同演绎了小品《大扫除》。
虽然日子越来越好,但年味儿却越来越不浓了,唯有每年都不曾落下的春晚,时刻提醒我们,新的一年到了!那届春晚之后,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艺术节,哑剧表演极为受到青睐,小朋友们都争相模仿,尤其《吃鸡》,还有《看电视》。
最近,西安地铁因摆拍给乘客送创可贴、发微博宣传、后遭乘客打脸,成为新晋“流量小生”。怎么回事呢?9月18日,西安地铁发了一条微博,打上“遇见最美西安”标签,详述被新鞋磨破脚的乘客如何得到工作人员主动及时的帮助。原本是个暖心故事,谁料反转得太快。受助者看到微博后,在朋友圈复盘“被帮助”过程:自己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而非工作人员主动发现;等待帮助耗时十几分钟,并非立即;只需一片创可贴,但工作人员“反反复复地给”,直到照片拍妥。后来,西安地铁删除微博,承认女乘客所言属实,就“不细、不严的形式主义问题”向公众道歉。好人好事,咋就成了演戏?西安地铁官微发布“工作人员帮助受伤乘客”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