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莉霖 通讯员 肖竞从稻到米,只是把谷壳褪去那么简单?其实并非如此。震耳欲聋的机器声中,一颗稻谷变成一粒晶莹的大米,要经历难以计数的振动和撞击,水稻在加工环节损耗率高达10.95%。京山桥米,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盛夏时节,走在湖北省京山市的乡野,随处可见成片绿油油的稻田,微风吹过,一阵阵碧浪翻滚,如同绿色的海洋。京山位于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温润的自然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孕育出了品质出众的稻米——京山桥米。目前,京山50万亩的优质稻正旺盛地生长,等待着拔节抽穗。
17日,为破解襄阳大米加工企业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缺乏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等发展难题,襄阳市粮食行业协会举办了大米加工产业化发展座谈会,解读和分析了今年中、晚稻收购的相关政策和市场走势。襄阳作为全国有名的粮食大市,2013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亿斤大关。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8日讯(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陈晓敏)8日,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水稻二期精深加工项目在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慈惠街动工。项目一墙之隔,益海嘉里武汉大米工厂内的机器运转声嗡嗡作响,水稻就是在这里,加工后变成大米。
直到 3 月底,益海嘉里大米车间生产负责人郁盛强的工作量才逐步减少。根据益海嘉里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26日,益海嘉里向湖北市场发运粮油产品达17.76万吨,包括食用油10.83万吨 ,大米3.91万吨,挂面9866吨和面粉2.02万吨。
2021年11月6日,湖北宜昌市三峡花苑居民小区,市民在参观体验智能碾米机或者购买碾出的新鲜大米。智能碾米机类似“鲜榨橙汁”机,里面装有稻谷,市民只需使用手机或会员卡支付大米款,智能碾米机就会自动将稻谷加工碾出新鲜的大米。
3月12日,国家网信办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组织的“网络名人走进新国企·一粒米的前世今生”活动采访团来到最后一站—中粮米业(仙桃)公司,实地参观走访大米加工厂和卖场,走进中粮富硒稻米产业基地,揭秘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环节。
秋收时节,颗粒归仓,在夷陵区分乡镇,一粒粒有机大米从稻田来到粮仓,等待一场华丽“蜕变”。在湖北谷雨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厂房内,机械设备隆隆作响,金黄的稻谷经过清理、除杂、脱壳、筛选、抛光等多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一粒粒晶莹剔透、颗粒均匀的优质大米。
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通讯员 王欣 胡莉娜 刘媛秋分时节,空气里都是喜悦的味道。这味道从田间吹来,传递着丰收的音讯。现代农业离不开电气化的设施助力,对田间耕耘、车间加工最重要的支持,就是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
稻花香里说丰年。湖北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粮食的大头是水稻。我省稻麦比为4:1,即水稻是主要的口粮,全省人均占有量近300公斤。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产量大省之一,大就大在水稻种植面积大。2015年,我省水稻播种面积3282.7万亩,总产181.05亿公斤,分别居全国第六位、第五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雅丹、李闻)新年新气象,实干开新局。湖北飞来钟粮油设备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设备智能化升级,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智能动力。日前,在飞来钟粮油设备有限公司,员工们正忙着装配出口海外的粮食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