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网图】俯瞰华严寺华严寺是我国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建筑群,距今900多年。
重修华严寺碑记撰文 耿彦波大同古有佛国龙城之盛誉,自北魏定都平城始,京邑帝里,佛法丰盛,神图妙塔,桀峙相望,兹为上矣。辽金两朝续魏都皇城之余脉,西京陪都崇佛重教,寺院林立,僧侣云集,隆盛一时。华严寺乃西京最大佛教建筑群,壮丽严饰,稀世所有。
有句话讲“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说的是山西拥有全国最多的地上文物,其中尤以古建闻名遐迩。山西也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摇篮,而大同作为北魏的都城和辽金时代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古代建筑风貌。
那是2009年的一个夏日,大同古城里弥漫着一股子让人捉摸不透的气氛。耿彦波,这位曾被称为"铁面无私"的大同市长,竟在华严寺景区内树立了一块"警示碑"。碑文直白无力,将华严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贬低为"错误作品"、"违法之乱为"、"违背科学之蛮干"。这可真是出人意料!
朱熹书写的《易经》文字碑,曾镶嵌于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正面墙上,见者甚多,引起重视,碑共四通,皆高157厘米,宽64厘米,每碑皆字4行,行8字,字大16×12厘米,保存完好,文字与书法的价值都是上乘的,兹简述如下:文分三段,皆节引自《易经》,并构成一篇完整的释易文章。第一段,引向《系辞上十一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封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首先,作为一个宏大的建筑工程,因其所需工时相对较长,就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及新补建的普光明殿、弥陀殿、药师殿、华严舍利塔、文殊阁、普贤阁、钟鼓楼,山门、华严广场等,就不再祥加介绍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如此,北朝又如何呢?大同古城作为北魏故都,辽金陪都,自然是北朝佛教文化的中心。保存至今的华严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辽金寺庙的代表,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华严寺的历史,始于辽代官方编纂的经书《辽藏》。